当前位置: 高考升学网 > 院校库 > 新乡工程学院 更新时间  2024-05-20 15:08:17

新乡工程学院河南

本科 理工

进入官方网站>> 招生电话:0373-6330155,0373-6330166

新乡工程学院 - 学校介绍
  • 2003

  • 民办

  • 理工

  • 省教育厅

  • 本科

  • 河南

  • 0个

  • 0个

新乡工程学院(原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创建于2003年,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公益性本科高等学校,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2021年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转设更名为新乡工程学院。 学校地处中原名城新乡市新飞大道南段777号,现有南、北两个校区,规划占地面积1500亩,总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总投资33亿元,按照国内一流校园标准高质量建设,为河南省重点建设工程,全部建成后可容纳3万余名学生。 学校以理工科见长,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艺术学、教育学等九大学科门类互相渗透、协调发展,设有生物工程学院、食品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文法学院、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等13个教学学院。现有本科专业45个,专科专业10个,其中新一轮河南省重点学科(2023-2027年)3个;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河南省民办普通高等学校专业建设资助项目”3个;获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河南省特色产业、行业学院”2个,市厅级科技创新平台5个。 学校不断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建有生化类、食工类、机械工程类、电气工程类、经济管理类、艺术设计类以及公共计算机室、外语语音室等108个实验实训室,实验室设备齐全,利用率高,为本科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建有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7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86个,校外社会实践、社科教育基地58个,积极拓宽学生实习实践渠道与方式。校园配套设施完善,建有图书馆、标准化运动场(国家二级)、省级标准化餐厅、宿舍楼等,满足在校生的学习、生活和实践需求。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紧紧围绕“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加大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努力建设一支学历结构高层化、年龄结构年轻化、学缘结构多元化、能力结构完备化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可靠保障。现有教职工1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近400人。近年来,学校已有70余名教师被授予“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河南省优秀教育管理人才”“河南省民办教育先进个人”“河南省文明教师”等荣誉称号。 学校注重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遵循“让家长放心、使社会认可、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培养理念,狠抓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近年来,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比赛中,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80余项,省级奖项500余项;学校考研率也持续稳定在较高水平,领先省内同类高校,2023届四年制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研过线率达32%,考研录取率达23%,涌现考研“明星宿舍”10个,考研“明星班级”18个。 学校秉持开放办学的理念,积极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目前已与法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学生交换、学分互认、国际本科、本硕直读等多样化的学习交流项目,受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嘉华世达国际教育全程监管、指导、服务,为学子打造了安全、便捷的海外学习交流平台,从而实现高质量就业。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采取校院两级领导访企拓岗、高质量实习带动就业、线上+线下招聘会齐发力、基层项目引路促进就业、鼓励创新创业等多种举措,全方位推动就业工作的开展。近三年,学校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位居同类院校前列。建校以来,累计向社会输送了4万余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毕业生综合素质能力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部分毕业生已成长为党政机关、科研院所、教育战线、企业一线上的业务骨干,为我国尤其是河南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近年来,学校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社会声誉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学校先后获得“河南省‘五好’基层党组织”“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优秀民办高校”“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民办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志愿者最佳合作单位”等荣誉称号。 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学校将全面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我校第一次党代会确立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发展、开放兴校”战略,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更加饱满的进取精神和更加蓬勃的昂扬斗志,凝心聚力,克难攻坚,为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