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考升学网 > 院校库 > 安顺职业技术学院 更新时间  2024-05-20 15:27:42

安顺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专科 综合

进入官方网站>> 招生电话:0851-33229847

安顺职业技术学院 - 学校介绍
  • 1956

  • 公办

  • 综合

  • 省政府

  • 专科

  • 贵州

  • 0个

  • 0个

安顺职业技术学院是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设立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坐落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若飞的故乡、以黄果树和龙宫而享誉世界的贵州省安顺市。1956年创建于安顺凤凰山麓,2001年8月由安顺农业学校、安顺财政学校、安顺卫生学校、安顺工业学校合并组建而成。2013年11月,挂牌成立安顺技师学院。2018年3月,成为贵州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22年1月,成为贵州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栉风沐雨,玉汝于成。近70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德能俱厚、有业乐业”的校训,传承“明理自强、知行合一”的校风,弘扬“教喻有节、修业不倦”的教风,发扬“笃行苦练、日臻新境”的学风,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办学条件完善优越 学校新校区位于安顺西秀产业园区蔡官镇交椅湖畔,校园布局合理错落有致,林木葱翠环境优美。校园占地面积约1200亩,校舍建筑面积37万多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1.5亿元。学校设有旅游、经济管理、应用医药、护理、现代农业工程、现代工程、信息工程、学前教育等8个系,其他教学机构5个。建有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个,建成全域旅游开放性实训基地、VR虚拟现实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7个。学校是安顺市“园林式单位”,2022年入选全国首批“节水型高校典型案例”,学校图书馆入围“多彩贵州·书香高原”首届最美图书馆名单。 ——专业建设成果丰硕 学校始终坚持教学中心地位,突出质量立校,打造了服务于康养旅游、航空机械加工、信息大数据、现代农业、商贸物流等产业的近30个专业,建成了医学影像技术、会计、护理3个国家级骨干专业,正在建设旅游管理、健康服务技术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在全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项目中获得立项26个,建成了省级骨干(特色)专业6个、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人才培养基地8个,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与贵州医科大学、安顺学院联合举办专升本专业5个;获批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获批全省“三教”改革示范校、中高协同发展示范校、东西部协作示范校等“技能贵州”项目立项17个,获贵州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立项2个。 ——师资力量持续增强 学校不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把提升教师队伍能力素质作为办学治校的重点,拥有一支具有教授和副教授、工程师和技能大师、博士和硕士等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师队伍,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60%,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超过20%。学校现有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大师名师工作室5个;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级职教名师2人;市管专家8名、市级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10名、市级产业扶贫技术专家30余名。教师近年获省级以上表彰13人次,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技能比赛共获奖100余项。 ——科研服务齐头并进 近年来,学校科研能力不断提升,教师获得省市级科研项目48项,获得专利授权和著作权124项,公开发表论文200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近300部,出版专著16部;建成“虚拟现实开发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安顺山地型全域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30余个。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4名教师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省乡村振兴优秀驻村工作队员”,新华社两次对学校脱贫攻坚工作作专题报道;积极助力乡村振兴,与市乡村振兴局联合成立安顺市乡村振兴技术服务中心,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实施“村干部育苗工程”,帮助关岭自治县沙营镇养牛村“关岭牛”产业形成规模,教师参与制定平坝灰鹅生产技术规程标准和安顺有机茶标准体系;依托具备的贵州省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中心资质,近年来完成各类社会培训、社会服务和技能认定63000余人次,有效助推地方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产教融合特色彰显 学校不断彰显“园中校·校中园”特色,紧密结合贵州省“四新四化”建设和安顺市“两城三基地”发展需要,与市农业农村局、文广旅游局、工信局、商务局、卫健局、安顺经开区、安顺高新区等政府部门签订合作协议,与德康集团、百灵集团、贵州酒店集团等150余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专业设置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引企入校、引企入教,共同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获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元宇宙3D内容创作人才培养“职教工场”项目立项。学校牵头成立安顺市职业教育联合会,与企业共同推行现代学徒制,共建产业学院和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同开发黄果树瀑布、龙宫旅游VR实训等教学软件,共同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对外交流不断突破 近年来,学校抢抓东西部协作重大机遇,积极推进国际合作和对外交流取得突破。学校承办了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研讨会及活动,参加交流周巡展获“最受欢迎奖”;举办“黔中屯堡、共话丝路”国际学生职业教育屯堡文化之旅活动,加入中国东盟护理联盟;与泰国、新加坡等地院校共建海外实训基地2个,培训马来西亚双向学前教育培训学院师生16名,获中泰职教国际合作突出贡献奖。学校积极拓宽“朋友圈”,与贵州大学、贵州民大、青岛职院、青岛酒店管理职院、广东科贸职院、广州番禺职院、广州卫生职院、广州市技师学院等开展广泛交流合作,与广州番禺职院、青岛职院等联合申报成为贵州省东西部协作示范校。拓展东西部协作成果,与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义乌工商职院、金华市技师学院、浙江旅游职院、杭州轻工技师学院、浙江工贸职院建立合作关系,借助外力谋求发展。 ——育人质量广受好评 学校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建成了贵州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近年来,学校承办全省技能大赛赛项近10项,师生参加技能大赛获国家级奖项133项、省级奖项268项。建校以来,共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10余万名技术技能人才,全省50%以上的放射技术骨干、全市80%以上的护理人员均毕业于我校,现代服务类专业80%左右的毕业生服务于全省旅游、商贸物流等领域一线岗位,工程技术类专业70%以上的毕业生成为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和中坚力量,农业类专业为全市农村基层培养了90%以上的专业技术人才。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高于全省高职院校平均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党的旗帜高高飘扬 学校坚持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大力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现有全国样板党支部1个,全市党建样板支部4个。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比例达100%,现代工程系教工党支部入围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名单,党建工作案例分别被《贵州教育工作情况》刊载和入选中国职教学会典型案例集;学生获第七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二等奖1项,微电影展示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学校获全省教育系统统战案例一等奖,申报成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组织学生成立“红石榴籽”宣讲队开展宣传宣讲,有关事迹获《贵州民族报》刊载。 砥砺奋进新时代,凝心聚力再出发。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聚焦“一体两翼五重点”“六大体系”建设,推进“双高”建设、提升办学质量,优化类型定位、服务产业发展,涵养校园文化、培育时代新人,全力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新高地,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作出更大贡献。 近年来,学校创建打造了以下部分重要平台和建设项目: ——世界教育组织联合会会员单位 ——中国-东盟护理高质量发展联盟单位 ——中巴国际产教合作联盟单位 ——全国首批节水型高校 ——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 ——教育部第二批“1+X”证书试点院校 ——教育部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SGAVE)首批试点院校 ——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全国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助力健康乡村建设协作联盟理事长单位 ——全国大数据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常务副理事长单位 ——全国数智文旅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常务副理事长单位 ——全国研学旅行产教融合共同体(职教集团)副理事长单位 ——全国精品文旅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 ——全国职业院校教师发展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贵州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 ——贵州省大旅游产业人才培养牵头单位 ——贵州省安全稳定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 ——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贵州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贵州省27个产业链人才培养建设山地旅游项目、32个产业链人才培养建设大旅游项目牵头单位 ——贵州省第四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 ——贵州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贵州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贵州省中小学生职业体验基地 ——贵州省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贵州省“三教”改革示范校 ——贵州省校旅结合示范校 ——贵州省劳动教育示范校 ——贵州省东西部协作示范校 ——贵州省中高协同发展示范校 ——贵州省安全文明校园 ——贵州省模范职工之家 ——贵州省妇女之家 (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2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