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考升学网 > 院校库 >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 更新时间  2024-05-20 15:24:31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专科 理工

进入官方网站>> 招生电话:0990-6620737,0990-6609801,0990-6234377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 - 学校介绍
  • 1956

  • 公办

  • 理工

  • 自治区政府

  • 专科

  • 新疆

  • 0个

  • 0个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以工科为主,以石油石化为特色的综合性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学院伴随新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应运而生,前身是创建于1956年的乌鲁木齐石油学校。建校68年来,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忘服务国家能源战略的初心,以促进高质量就业为导向,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秉承“厚德、崇能、唯实、求新”的校训和“敬业、爱生、重能、善教”的教风,已培养6万余名扎根边疆、服务新疆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新疆石油石化工业人才培养的摇篮。 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批优质高职院校,是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全国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自治区依法治校示范校、新疆石油石化职教园区理事长单位、新疆工业企业职教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国家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入选自治区职业教育示范园区。 一、学院概况 学院现有克拉玛依、独山子2个校区,占地面积3924亩,建筑面积55.93万平方米。其中,克拉玛依校区占地面积2890亩,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独山子校区占地面积1034亩,建筑面积13.9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20.76亿元,教学实验实训设备资产1.32亿元,图书馆现有藏书56.85万册,电子类图书120万种。 现有教职工584人,其中,专任教师486人,教授11人、副教授114人,博士研究生6人、硕士研究生298人。拥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1个、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优秀教学团队3个、自治区“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培育团队”1个、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自治区级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4个,获得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1人、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名师1人、天山英才计划2人,自治区教学名师3人、自治区教学能手3人、自治区思政课骨干教师1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工作室3个,“双师型”教师102人。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万人,开设41个高职专业、14个五年制专业和10个中职专业,与2所高校合作开办4个高本衔接本科层次人才试点专业,构建了石油工程技术、石油化工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化工装备技术、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和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等7大专业群,有序推进建设“中-高-本”贯通培养的现代职教体系。 二、主要办学成效 学院自2018年成为自治区优质校建设立项单位以来,取得了优异的办学成绩。主要有: (一)党建引领优势持续增强。学院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党的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统领,积极打造“一支部一特色”党建品牌,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现已建成“全国样板支部”1个,自治区“样板党支部”1个,自治区“双带头人”工作室3个;2个党建工作案例入选新疆高校党建优秀案例。 (二)三全育人质量持续提高。学院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切实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一是思政课程成效显著。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开足开齐开好思政课,成功申报教育部思政专项课题1项,获得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二等奖1项、获自治区级思政课教学比赛奖项11项。二是课程思政有力推进。构建“三优四融一主线”课程思政体系,打造1门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和1个自治区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编写1本课程思政案例集。三是文化育人功能凸显。创建“全国大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石油精神体验中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爱国主义思政影院”等文化教育基地及各类文化社团,打造“职业教育活动周”“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文化平台。 (三)综合办学水平持续向好。学院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一是专业内涵建设突出。建成10个国家骨干专业,6个自治区特色专业,5个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3个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专业,6个国家级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9个“1+X”证书制度试点工种。二是教育教学成果显著。建设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完成1个国家级资源库项目建设,立项1门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和5门自治区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获得自治区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奖项9项、中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优秀成果4项。三是技能大赛成绩丰硕。先后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项9项、自治区级技能大赛奖项97项,“互联网+”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奖项6项、自治区级奖项61项。四是校企合作促进就业。持续推进“订单式”育才模式,积极开展校企共商方案、共建课程、联合培养人才模式,年终就业率位居自治区前列,均保持在93%以上。五是11项重点任务持续推进。学院全面承接11项职业教育重点任务,目前已通过教育部审核1项,待教育部审核7项,在自治区立项4项,处于申报阶段2项。 (四)产学研水平持续提升。学院立足于区域发展,持续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一是积极推动产教融合。牵头成立全国油气加工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克拉玛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市域产教联合体;建成5个产业学院、1个职业教育联盟及教师企业流动站,协助建立1个自治区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建成139个校内实训基地和14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二是持续提升科研能力。聚集优势学科,依托产教融合平台,促进科研成果培育转化。立项4项国家级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48项地市厅局级项目、横向课题21项,公开发表论文551篇,专利授权47件、软件著作权9件。 (五)服务社会能力持续提高。学院主动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升社会服务水平能力。一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74名教师先后赴和田地区皮山县开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1名同志被评为自治区级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学院被评为全国职业院校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对口帮扶岳普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泽普职业高中,与石河子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兵地融合帮扶工作。56名教师参与内地高校新疆籍学生服务与管理工作,获得各类先进20余人次。二是稳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学院入选自治区首批工匠学院,获得自治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称号,获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社会评价组织机构。组织公务员类、执业资格类、学历考试类等共计9项考试任务,服务考生3万余人次。1个工作室入选中国科协学风涵养工作室、2人入选自治区青少年科普专家,1个工作室获全国新时代“终身学习品牌项目”,1名教师获全国新时代“百姓学习之星”。三是创新国际交流合作机制。学院紧抓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能源战略发展契机,与中亚国家开展合作交流,推进国际生资质评估和国际交流院校合作,立项自治区“具有较高国际化水平的职业学校”。 (六)教育保障能力持续跃升。学院以改革促发展,深化学生服务模式,推动信息化建设,助力学院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学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推进学管信息化建设,积极探索“四化三建两保一评价”学生管理模式,持续推进主题班会课程化,形成资源295个。探索“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模式,建强学生管理队伍,打造了1个自治区名辅导员工作室,建设3个自治区名班主任工作室。二是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大力推进数字校园建设,立足教育场景,实践“融门户、大平台、微服务、慧治理”理念,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提质增效。先后获得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国家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试点项目建设单位、全国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单位、自治区重点专项大数据中心建设项目,成为全疆第一个实现“双域融合”的单位。 三、发展目标 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以“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和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为目标,紧紧围绕国家能源安全发展战略和新疆“三基地一通道”建设,对标对表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服务克拉玛依“两区”建设和“一主多元”产业发展。立足石油石化产业,“做强、做优”石油工程技术专业群和石油化工技术专业群;对接区域煤电煤化工基地建设、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电力行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及信息产业发展需求,“做精、做特”电气自动化专业群、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和化工装备技术专业群;瞄准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等新领域,关注民宿、高星级酒店、景点开发与运营等新业态的人才需求,“做活、做深”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群和酒店管理与数字化专业群。力争在“十四五”期间迈进国家“双高校”行列,加快申办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培养更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数据截至2024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