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 - 学校介绍
-
1928
-
公办
-
农林
-
省政府
-
本科
-
安徽
-
30个
-
8个
安徽农业大学坐落于安徽省会合肥,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以农林生命学科为优势和特色的省政府与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合作共建高校,是全国首批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十所高校之一,是安徽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肇始于1928年在当时的省府安庆创办的省立安徽大学,1946年更名为国立安徽大学,1949年迁往芜湖,更名为安徽大学。1954年学校被拆分为安徽师范学院和安徽农学院,安徽农学院由芜湖迁到合肥办学。1995年更名为安徽农业大学。现下设18个学院(部),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6716人(含国际生144名),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6009人。在职教职工2203人,其中专任教师1402人。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 858 人,占专任教师的61.2%;博士生、硕士生导师1007人;现有双聘院士4人、国家级人才53人、省级人才228人次。
现有ESI前1%学科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9个、安徽省高峰学科4个、安徽省高峰培育学科4个。现有7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硕士学位授权类别。现有64个本科招生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现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现有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2项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4个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4个国家级创新平台;2个教育部“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农业农村部“种质资源库(圃)”、1个安徽省实验室、11个省重点实验室、12个工程(技术)中心、3个省级智库等79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1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8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十三五”以来,主持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9项、课题42项,国家基金479项;主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2项、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1项、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其他省部级科技奖69项、社科奖14项,选育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220个,授权发明专利1435项,在 CNS子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 26 篇,牵头制定国际标准1项。
学校始终坚持以强农兴农为己任,致力于科教兴农、科教兴皖事业,走出了一条享誉全国的育人兴校、富民强农、校地协同的“大别山道路”,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近年来,学校面向不同农业生态区域,与地方合作共建8个综合试验站、28个特色产业站(中心、研究院)、128个科技小院,提出并实施了“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探索形成了“一站一盟一中心”的校县共建机制、“四体融合”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和“学校扶产业、产业聚企业、企业联大户、大户带贫户”的产业帮扶模式,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部委及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学校大力实施国际化办学战略,先后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获批“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大力提升来华留学生培养管理质量,通过“来华留学质量认证”。努力搭建国际合作平台,获批“南南合作”项目外语培训定点单位、国家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及中国科协“安徽海智农业基地”。获教育部批准与加拿大湖首大学合作举办林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联合牵头成立“中美大学农业推广联盟”,搭建了两国高校乃至两国政府农业科研领域的重要合作平台。
学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获批安徽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安徽省首批“教管服一体化智慧思政平台建设高校”,入选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风采展示优秀案例,打造了“神农大讲堂”“农耕科创文化节”“青禾”等系列校园文化品牌活动,获全国“三下乡”优秀组织奖、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
当前,学校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办大办好办强安徽农大”指示要求,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办学理念,推动关键核心办学指标争先进位,努力在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和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作出更大贡献。(数据截至2024年3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