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外出人员即使再远都尽可能赶回家与家人过年。现在很多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总觉得过年并不怎么热闹,毕竟现在不少城市为了安全和保护环境,都不允许燃放烟花爆竹了。而一些比较传统的习俗也都逐渐被人遗忘了。但其实在各个地方的乡村里依然还保留着那些传统的年俗。那么山西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动和习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
1,扫尘除陈
在山西一直有着春节扫尘的风俗。 “尘”与“陈”谐音,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用意是把一切“穷气”、“晦气”统统清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2,祭灶王
在太原等地,二十三日要祭灶王,以感谢灶王爷一年来对家庭的保佑,并请求他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家中善恶,以求来年平安吉祥。祭品多为糖果、水果、酒肉等,还要放些糖膏或蜜糖在灶王爷嘴上,以免他说坏话。
3,贴喜气
为了烘衬过年的欢乐气氛,写春联、贴春联是必不可少的。在山西各地,家家户户还会贴年画、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神,除了有装饰作用,主要是在辞旧迎新中讨个吉利。
4,包饺子
饺子是山西春节不可缺少的美食之一。俗话说“天下面食,尽在三晋”。过年期间,晋南要蒸枣糕、年馍,到了添仓节还要吃春饼、春卷。晋东南的沁县、武乡等地,正月初一早上要吃隔宿面条或挂面。而晋北地区则以包饺子为主。饺子象征着团圆和富裕,包饺子时还会在其中放些硬币、枣子、花生等作为“压岁钱”,谁吃到了就表示来年有好运气。
5,鏖岁迎神
除夕之夜,各家通宵不眠,俗称“鏖岁’”。 鸡鸣之时,开始焚香、燃灯、摆供品、放花炮、接神、祀祖,然后合家互相拜年。 儿童则会收到长辈给的压岁钱,以祈求平安健康。
6,走亲访友
从初二起到初八初九,山西人要走访亲友,互送礼品,互道吉祥话语。
大年初一:春节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初一,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正月初一原名“元旦”,“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
初一早晨,人们要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人们早早起床,打扮整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新年。
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正月初一这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时至今日,许多地方还保存着这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大年初二:回娘家
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而且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被称为“正月不空房”。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北方在正月初二还会祭财神。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过去,老北京的大商号会在这天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还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发大财。
这天也会走亲访友,互拜新春,俗称“吃年酒”。在上海地区,客人携家带口送礼上门,礼品一般为各地特产,主人则邀请客人喝“元宝茶”(即在茶中加两个青橄榄一起冲泡)。此茶初尝略苦,而回味甘美,意为苦尽甘来、吉利进财。
大年初三:贴赤口
在全国大部分地方,“回娘家”的时间一般都安排在正月初二,但在山东等地,却是初三才“回娘家”。
北方一些地区将初三称为“扫帚日”。因为这天可以把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的垃圾集中清理掉,拿起扫帚打扫房间了,而且在打扫的时候要从外往里扫,表示聚财的意思。
在南方地区,大年初三的早上要贴“赤口”(禁口),认为这一天易生口角,不宜拜年。所谓“赤口”,一般是用长约七八寸、宽一寸的红纸条,上面写上一些出入平安的吉利话,贴在前门和后门的门顶上,另外有一张是放在垃圾上挑出外面倒掉。这些垃圾是初一、初二两天积下来的,一定要到初三才一起清理倒掉,否则,等于把家中的金银财宝向外流一样。总之,贴“赤口”,是使人们心理上觉得一年到头都能出入平安,不与人发生口角或各种不幸的灾难,家中多多招财进宝,万事如意。
大年初四:接灶神
按照传统习俗,正月初四是诸神降临人间的日子,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因此,初四下午,家家户户都要将三牲、水果、酒菜等供品备齐,还要焚香点烛烧金衣。老板若想将某人“炒鱿鱼”,此日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从初一到初四,商店闭门歇业,妇女不用针线。
在福建莆田地区,除夕叫做岁,而初四叫做大岁。相传明朝年间,倭寇不时骚扰东南沿海地区。一次,在年三十时,倭寇杀过来,烧杀抢掠,幸存的人们跑进了山里。后来倭寇被打退了,人们也从山里回家了,但是年没过成,而且很多家庭也失去了亲人。所以在莆田,初二严禁去别人家里拜年串门,因为在古代莆田,这个日子人家在治丧。等过了初三,大伙都觉得年三十没过好,应该再过一次,因此就定初四再过一次年,而且办得更隆重。这个习俗被莆田人代代传了下来,直到现在。
大年初五:迎财神
大年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
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天津人在这天,家家户户都吃饺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
这一天也是传说中财神的生日,也是迎财神的吉日。上海旧历年有抢路头的习俗。正月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恭敬财神。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
大年初六:送穷鬼
正月初六被称为“马日”,在这一天要“送穷”,这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在北京地区,家中的妇女偶尔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门上的挂笺也可摘下来同时扔出去。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12是6的二倍,可称六六顺。
这天也是店铺开张的日子。旧时,老板和店员们会在这一天猛摇算盘,用秤杆敲打秤盘,让店内响声一片,取“响响当当,大吉大利”之意;门板也要贴上“开市大吉,万事亨通”的大红对联;营业前还要大放鞭炮,以示吉利。
大年初七:庆人日
大年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
这天,香港市民喜欢吃及第粥。所谓及第,是希望科考高中状元。还有一些地区会吃用七种菜做成的“七宝羹”,以此来取吉兆、除邪气,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南方一些地区,有在“人日节”“捞鱼生”的习俗。捞鱼生时,往往多人围满一座,把鱼肉、配料与酱料倒在大盘里,大家站起身,挥动筷子,将鱼料捞动,口中还要不断喊到:“捞啊,捞啊!发啊,发啊!”而且要越捞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大同市:刀削面
“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讲的就是山西刀削面的刀工手法。山西面食种类繁多,最知名的要算刀削面了。
朔州市:油果子
朔州油果子,又叫“包尔沙克”,早在清代已是走俏的外销特产之一。现在油果子做法和口味也很多,有滚糖、罩蜜、夹心、包馅、擦酥、渗糖等。品种多样,美味可口,享誉四邻。
忻州市:定襄蒸肉
定襄蒸肉是定襄的一种特色名吃,现在也是当地民间宴席必备佳肴之一。吃了定襄蒸肉,新的一年一定要蒸蒸日上!
太原市:头脑
头脑,一种滋补食品,太原名吃之首。它是明末清初的傅山先生发明,又名“八珍汤”。若经常食用,有益气调元、活血健胃、滋补虚损功效,赶紧去尝尝!
阳泉市:过油肉
过油肉是一道极有山西标识的味道,香酥软嫩、油而不腻,号称“三晋一味”。凡是经营山西风味的饭馆,一般都有过油肉这道菜,是不可错过的山西名菜!
吕梁市:柳林碗托
柳林碗托,也被称为碗团或碗秃。碗脱之名的来源是因为它用小碗蒸,熟后晾凉,可从碗中脱下。碗托四季食用,老幼皆宜,吃起来坚韧、醇香,已成为人们特别是小孩、学生的常食零食。
晋中市:平遥牛肉
平遥牛肉可是山西人下酒菜中的排面担当。久负盛名、历史悠久,肉质鲜嫩,肥而不腻,瘦而不柴。
长治市:驴肉甩饼
劲道的面饼配上鲜嫩的驴肉、葱丝,就是名小吃驴肉甩饼了。在过年时候,长治家家户户都会有这样的美味。民间流传:“要想真解馋,咱就吃甩饼,饱饱吃一顿,如同过小年。”
临汾市:牛肉丸子面
牛肉的鲜、丸子的香,还有秘制的汤,吃起来大汗淋漓。满满一大碗面条上漂着红红的辣椒油,充满食欲感、溜圆的牛肉丸子伴着碧绿的香菜,纯朴简单的美味令人酣畅淋漓。
晋城市:阳城烧肝
阳城烧肝是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地方名吃。上至婚事宴请,下至日常饮食,都少不了它的身影。当你坐在阳城的餐馆中,点上几碟可口小菜,自斟自饮,或与好友同欢时,别忘了点一盘阳城烧肝!
运城市:闻喜煮饼
闻喜煮饼是运城的特色甜点。闻喜煮饼并非用水煮过,而是一种油炸点心,自古就以“香甜可口,酥沙不腻”而闻名,曾被列为贡品。
苏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31常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03徐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14无锡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