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很好奇各个省份当地的传统文化及传统文化特色。经过悠久的历史,漫长的岁月里,省份不断的发展和继承,有很多丰富的民俗文化互动,进而形成了我们熟悉的当地文化特色。小编整理了一下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胶州秧歌:又称地秧歌、跑秧歌,当地民间称扭断腰、三道弯,是山东省的汉族民俗舞蹈之一,属于三大秧歌之一。
2、山东剪纸:是古老的汉族传统艺术,也是民间剪纸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这里的剪纸种类繁多,用途不一,有春节时为了增强节日气氛的“门笺”、窗花、墙花,有正月十五的灯笼花,新屋里的顶棚花等。
3、面塑:在济南工艺美术中,面塑成为最具地域特色的一个种类。济南的面塑色彩鲜明,手法细腻,应用手指的捻、揉、搓,再配以刀、篦、针的搓、切
山东民间习俗历史悠久,风格多样,涉及生产、吃饭、穿衣、节庆、娱乐等多个方面。
1、胶州秧歌
“胶州秧歌”发展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主要流传在山东即墨、黄岛、胶南、高密等地区。胶州秧歌原有“地秧歌”、“跑秧歌”、“三道弯”、“扭断腰”等名,建国后为了与其他地区的秧歌相区别,因主要活跃在胶州市郊范围内而统称为“胶州大秧歌”。胶州秧歌的演员基本编制为24人,如增加人数必须是双数递增,秧歌队需有一至二人的组织领导者,负责全队的事务,俗称“秧歌爷”。还有一人由秧歌队的教练或老演员来充任,叫“伞头”。伞头必须具有眼明手快、头脑灵活、口齿伶俐的能力,在演出前念些顺口溜或说些吉祥话,语言必须风趣幽默。
2、“石敢当”习俗
“石敢当”信仰习俗分布地区十分广泛,以山东泰山地区为中心,逐渐扩散到全国各地(包括台湾省和少数民族地区)和东亚的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和世界各地的华侨居住区。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以小石碑(或小石人)立于桥道要冲或砌于房屋墙壁,上刻(或书)“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之类字样,以禁压不祥。石敢当习俗起源于上古时期的灵石崇拜,明代以后,石敢当信仰与东岳泰山崇拜紧密结合,由“石敢当”发展到“泰山石敢当”,其功能也经历了从最早的“镇宅”到“化煞”再到“治病”、“门神”、“辟邪”、“防风”等的转变。泰山石敢当所表现的“吉祥平安文化”,体现了人们普遍渴求平安祥和的心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创造力。
3、风筝习俗
山东潍坊是中国著名的风筝产地,明代就已在民间出现扎制风筝的艺人。后来,随着放风筝习俗的流行,风筝艺术亦达到鼎盛阶段。潍坊风筝主要有3种基本造型:串、硬翅和简形,其中以龙头蜈蚣最突出。现代风筝在继承传统精华的基础上,不断花样翻新,赢得了“风筝艺术,潍坊第一”的美誉。现在潍坊已成为国际风筝节的固定举办地。
4、胶东花饽饽
山东胶东花饽饽是一种源自民间、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民间习俗,流行于胶东地区一带。胶东花饽饽以面为原料,用简单的工具捏塑成千姿百态的形象,胶东花饽饽经过了几个世纪的演变,不仅继承了传统文化,而且还表现出了时代的精神。
作为一种民间生命力极强的造型艺术,生长和扎根于百姓生活,已成为民俗风情独特的表现方式。
5、济南面塑
济南面塑色彩鲜明,手法细腻,应用手指的捻、揉、搓,再配以刀、篦、针的搓、切、点制成的人物形象,衣饰容貌逼真传神,特别是对中国古装戏剧人物的塑造尤为专业。济南市民俗艺术馆刘馆长介绍,现代面塑的发祥地就是山东,代表人物是董风歧,尤其擅长人物像。“面塑的最高极限就是微塑,董风歧的人物微塑最小的只有一厘米高。”
6、豆面灯
豆面灯亦称“面盏”,民间称“灯花”。是胶东最有特色的民俗之一,在正月十五前,用玉米粉掺以豆粉、白面粉制成面灯。用来占卜年成好坏五谷丰歉以及旱涝。正月十五,在胶东农家捏面灯则是一项重要的习俗。金黄色的豆面在灵巧手艺人的手中很快就变成了各种生肖的样子,惟妙惟肖,生动至极。
苏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31常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03徐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14无锡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