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江西高考作文题目都会成为语文卷的焦点话题,高考作文在整个卷面分占比非常大,重要性当然不言而喻,那么我们在平时做高考作文材料收集的时候需要做哪些准备呢、高考作文如何审题呢?本文高考升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0年江西高考作文比较热门的素材、以及2020年江西高考作文题目预测相关知识。
1、今天,我们关注诺奖什么
(以疑问句为题,引人思考。)
①近日,诺贝尔物理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化学奖等自然科学类奖项陆续揭晓,引发了公众对诺贝尔奖一年一度的关注。(开篇点题,诺奖自然科学类奖项揭晓引发公众的关注。)
②诺贝尔奖自然科学类奖项的设立旨在表彰某一领域最重要的成就,100多年来,诺贝尔奖见证了人类改变世界、改变自身生存和生活状况的努力探索,是对致力科学事业之人的最高奖赏之一。从获奖成果中,国人可以看到中国在不少领域仍然存在差距。
③不过,也应看到,70年来我国科学技术从一个很低的起点,由弱到强、持续进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诺贝尔奖数量的多寡其实很难反映当前我国科学发展现状和总体科技实力。一方面,诺贝尔奖的评选具有较强时滞效应,不少奖励成果是几十年前取得的,难以反映当下的研究突破。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皮布尔斯是大爆炸宇宙学的奠基人之一,自1970年以来,就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领先的理论宇宙学家之一,但迟至今年才获奖。当代中国科学家们获得和平稳定的科研环境不过几十年,近几十年来取得了不少诺贝尔奖级成果,何时获奖或许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国庆前夕,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奖章颁发,共有11位科学家入选受表彰,这些科学家所取得的科学成就,其实就是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个侧面。这些都是我们不必妄自菲薄的理由,我们有足够的底气,以“水到渠定成”的淡然心态看待诺贝尔奖得失。(辩证分析。对待诺贝尔奖的正确态度:以“水到渠定成”的淡然心态来看。)
④我们之所以要关注诺贝尔奖,不仅是对获奖者及其科研成果进行科普,更要弘扬诺贝尔奖背后的科学家精神。无数获奖者数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不断探索,将享受科学当作追求,他们身上所展现的探求、勇气、耐心等科学家精神,尤其珍贵。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既胸怀世界,又心系祖国,是科学家精神的重要内涵。今年6月,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 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强调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包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和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这正是背景下,国家和人民对科学家们的期待,也是科学家群体的奋进方向。(现实性分析。论述关注诺奖的原因之一:不仅是为了对获奖者及其科研成果进行科普,更是为了弘扬诺贝尔奖背后的科学家精神。)
⑤关注诺贝尔奖,还是为了看到差距与不足,营造一个更加健康的科研环境,推动我国科学技术取得更大进步。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在2017年就已经超过1.76万亿元,每年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收录科技论文达数十万篇,中国科学家发表的国际论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真正特别具有原创性,能够对学科和行业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和成果并不多。如何抓住科研评价体系这个牛鼻子,营造更加健康的科研环境,激发科研人员的最大潜能、产生更多具有原创性的成果,推动科技发展取得更大成就,是改革的重要任务。诺贝尔奖评选遵从唯才是举、不问出身的原则,以科研成果的价值为表彰的基本标准,候选人的资历威望、被提名推荐的次数、所发表的论文数量以及论文发表的学术期刊及其影响因子都不是能否获奖的关键因素。在科研评价体系方面,诺贝尔奖的评审方式,其实可以为我们改革科研评价体系,打破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提供重要参照。(现实性分析。关注诺奖的原因之二:为了看到差距与不足,营造更健康的科研环境,推动我国科技术取得更大进步。)
⑥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我们正处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以科技实力的国际竞争愈发激烈,这种紧迫的形势,更迫切地要求我们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尊重科技创新规律、科研管理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通过多种制度安排营造“数十年磨一剑”的科研环境,让科学家们不以获得科技奖励、人才称号为奋斗目标,以“板凳一坐十年冷”的坚守,全身心投入到提高中国科学技术水平和实力的征程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为建设创新型强国服务,为探索人类未知世界而服务。(呼应题目,呼吁期待。)
来源:10月12日《中国教育报》
作者:钟焦平
2、“20年后打老师”案宣判了,思考没有结束
①受社会关注的“当街殴打20年前班主任”一案,7月10日上午,在河南省栾川县人民法院宣判,经法院审理认定,被告人常太(化名)以寻衅滋事罪获刑一年六个月,被告人当庭表示上诉。(以“当街殴打20年前班主任”案件宣判结果受社会关注开篇。)
②栾川县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为发泄情绪、逞强耍横,借故生非,在交通要道拦截、辱骂、随意殴打老师张某某,并同步录制视频进行传播,引发现场多人围观和社会舆论广泛关注,严重影响张某某及其家人的工作、生活,破坏社会道德准则和公序良俗,情节恶劣,其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罪。鉴于被告有自首情节,系初犯、偶犯,可以从轻处罚。根据其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作出上述判决。
③根据我国刑法,寻衅滋事罪一般“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从寻衅滋事的定罪和判决力度上看,这样的判决亦不算轻,相信是综合了一系列因素作出的。
④被告表示上诉,该案的最终结果如何,依然有待观察。该案作为一起打人事件,在舆论场获得远超一般案件的关注度。这种关注,来自于复杂案情本身,让一些人难以恩怨分明地选择一种道德站位。“小时候你对我凶”与“长大后我就扇了你”,有着逻辑上的因果关系。这种前置暴力,是数十年后报复行为的源头,这种伏脉千里的关联,是令一些人五味杂陈的原因所在。(分析案件判决依据及其饱受舆论关注的原因。)
⑤但毫无疑问的是,舆论热议传递了一个导向,暴力是不能被接受的。无论是当初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权力结构,抑或是20年后此消彼长的力量对比,暴力都是其中最令人厌恶的一幕。暴力具有相当的延展性,我们可以看到暴力可以“破坏社会道德准则和公序良俗”;同时也不难理解暴力是如何在20年的时间里,伤害了正常心智,催生出以暴制暴的行为模式的。从这个角度看,案件判决其实并不意味着反思止歇。(“20年后打老师案”的判决催生反思。)
⑥一方面,舆论理当对殴打教师者作出谴责,以肌肉强弱为基础的冤冤相报,除了挫伤师道尊严之外,也必然破坏公序良俗;另一方面,也需要严肃看待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问题,无论情感上是否愿意接受,曾经生活在暴力之下的青少年,他们的心智可能出现问题,这是无可回避的事实。(反思一:舆论理当对殴打教师者作出谴责,也需要严肃看待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问题。)
⑦在数十年之后,曾接受过这种暴力“教育”的学生,是否还能够与这种过往和解,并涵养出正常的行为规范,仍是我们需要的关注的。如果不能从源头上厘清这些问题,并进而形成公共层面的反思,那么是否还会出现“X年后反削”,仍是未定之数。从舆论场上的反馈看,表示少年时也曾有过类似遭遇的网民并不少,这种普遍性,也让该案有了更大的探讨价值。(反思二:受过暴力“教育”的学生不能够与过往和解的普遍性值得探讨。)
⑧我们也能看到,在20年前的语境下,青少年保护、校园环境规制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悬空的,这也应当成为今天的镜鉴。在任何力量对比不对等的情形下,都必须严格防范“力量”演变成暴力,唯有机制层面的规训,才能消弭这种丛林法则式的互害。今天的青少年,理当生活在一种怎样的环境中,该案也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发出呼吁。以此案为镜鉴,加强机制层面的规训,防范“力量”演变成暴力。)
作文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
②吾辈生于积弱不振之中国,安忍坐视而不一救耶?(周恩来,1919年)
③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李大钊,《新青年》)
④1981年北大学子欢呼游行,“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响彻整个燕园。在那个改革开放大幕初启、中国奋力追赶世界的时代,“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如同一面旗帜,鼓舞着整个中国社会投身改革、激荡梦想。
⑤“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首席潜航员叶聪,通过不懈努力,终将“蛟龙号”从图纸变为现实。参与“蛟龙号”深潜作业共计50次,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他是青年人岗位建功、报效祖国的榜样,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被评为“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物”。
⑥某青年网红宣称,人生最重要的排序是:自己、伴侣、孩子、父母。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
限制性:
①内容的限制性。本次作文属于材料作文,侧重于多则材料之间的联系。六则材料虽然各有不同,侧重点却很明显。考生从六则材料里可以提炼出关键词“青年、青春”“时代”“民族、国家”“奋斗、担当、作为”,写作时不得脱离材料的核心立意。
②写作要求的限制性。“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就不能是选择其中的几则材料,更不能只选其中之一。考生要对材料进行综合理解,不可以断章取义,应该围绕从六则材料里提炼的关键词来写,并且要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不可割裂。
③价值取向的限制性。前五则材料均为正向的价值观,是考生作为未来公民应该追求的价值观,考生不能否定和歪曲。对第六则材料中某网红的人生排序则应当辩证看待。
④写作时应有明确的观点,并有理有据地分析、论证观点,或用丰富而有个性的材料表达观点。不仅仅要写出使命感、责任感,更应该写出如何去做,不可空泛地只谈个人与国家而不谈如何行动。
开放性:
①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我们从材料中可以提取“青春”“担当”“国家、民族”“时代”等关键词,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关键词展开联想,广泛思考,合理生发,谋篇布局。
②对材料的侧重是自由的。可以立足过去不同的历史阶段,写出当今青年人的担当和作为,及其对国家建设、民族复兴的作用。也可以站在当今青年的立场上表达自己继往开来,把握美好青春,在未来的国家建设、民族振兴中积极担当、有所作为的胸襟和抱负。还可以辩证认识某网红的人生排序,和前五个材料的价值观形成对比或类比。所以,考生在材料的选择上有很大的开放性。③文体选择是自由的。但要注意文体特征鲜明,不能写成“四不像”。
立意参考
(1)国家富强,你我有责;
(2)心怀中国梦,树立远大理想;
(3)青年当自强,不负韶光;
(4)成长之路,家国共筑;
(5)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6)新青年,再筑中国梦;
(7)走好新一代的长征路;
(8)舞青年姿态,唱时代赞歌;
(9)燃青春之年华,就泱泱之大国;
(10)做怀揣家国情怀的追梦青年;
(11)以青春托举时代中国;
(12)指点江山,激扬青春;
(13)且以青春报祖国。
范文展示
1、承担责任,振兴国家
无论在哪个时代,青年人都是肩扛社会大任,推动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而今,责任的大旗正向我们递来,我们应勇于承担责任,共同振兴国家。
几千年前,在天下纷乱的战国时代,孟子曾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在那个时代,他自觉地担当起匡扶天下的历史责任。如今,生逢盛世,我辈虽才能不及先贤,却也应时代要求,肩负责任,振兴国家。
国重于家,兼济天下,对于国家的兴盛,民族的崛起,我们必须承担责任。
历史上,对青春年华的赞美从不缺乏,同时,有志的青年对同胞的呼号也从不缺乏。周恩来发出“安忍坐视而不一救耶?”的呼声,燕园学子提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无不是在向当世青年呼吁:承担责任,与我同振国家。
现如今,中国仍不乏勇扛国家大任的青年。“蛟龙号”总设计师、潜航员叶聪,付出常人十倍百倍的努力,让大国重器落地;嫦娥团队中那些90后的年轻人,同先辈合作将中国的兔子送上月球背面;哈工大那群二十几岁的青年,成功在轨抢救回了“龙江二号”并拍下了被世界称赞的“最棒的地月合照”……这些走在时代前列的年轻人,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承担责任,振兴国家”。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粒,也学牡丹开。”新青年,敢作为,勇承担,共筑中国梦。
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神圣职责。我爱这个时代,因为建设它的责任已来到我们的肩上,我们从降生之时起,就承载了家庭的期望、祖国的期望、时代的期望。时代赋予的使命让我心怀自豪!这个时代,既是我责任所在,也是我心之所在。
承担责任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行为,它需要你有昭君的大公大勇之心;它需要你有郑和船队迎战困难的气魄,永不放弃的坚持。我们的祖国,屹立在世界之东方,机会和发展并存。每一个血脉奔涌的青年人,都应该有为她担当的胸怀和勇气。
一个国家的担当,让一个民族再次崛起!
所以,让我们勇于承担责任,共同迎向光明、美好的未来;让我们敢于承担责任,使我们的国家再度迈向又一个兴盛、崛起的时代!
2、走好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
我们迎来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但前进的道路上也还有许多新的“雪山草地”需要齐心跨越,许多新的“娄山险关”“大渡铁索”需要奋勇征服
红军长征历史上有个“信念树”的故事:长征前夕,江西瑞金华屋村的17位入伍青年种下17棵松树,以寄托对家乡的眷恋。“青山依旧在,不见儿郎归”,虽然17位青年都牺牲了,但华屋人逢年过节都会来“信念树”下祭拜革命烈士,勉励子孙不忘革命精神。
“现在,时代变了,条件变了,我们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没有变”。在参观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时,号召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继续在新长征路上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奋勇前进。走得再远都不忘过去、坚守初心,在接续奋斗中创造新的奇迹,正是对革命烈士的最好纪念,对长征精神的最好弘扬。“红军长征胜利,充分展现了革命理想的伟大精神力量。”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粉碎上百万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战胜无数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万里长征的壮举。敌人眼中的“流徙千里,四面受制”,被红军演绎成地球上最美丽的“红飘带”,创造出“20世纪人类的壮丽史诗”。这也就难怪,美国时代出版公司的《人类1000年》一书,
会把长征列为公元1000年至2000年之间,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件重要事件之一。长征,一支军队气壮山河的革命征程,也成为一个民族苦难辉煌的心路见证。
邓小平说过,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崇高理想、坚定信念,是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伟大旗帜,是战胜困难、赢得胜利的力量源泉。“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长征是共产党员和红军将士意志、勇气、力量集中迸发的高光时刻。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这些长征精神的内涵,构筑起共产党人的精神殿堂,丰富了民族精神的荣耀星空,为中华民族超越自我、走向辉煌创造出强大精神动力。
“长征最重要的体现是中国革命先辈对理想信念的坚持,这也是长征在中国最大的意义”“革命成功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推动民族复兴的新长征,是永不松懈的使命”……近日,在走访瑞金多处红色故址、深入感受老区巨变之后,参加“聆听历史回响,思考中国奇迹”活动的中外青年学者纷纷发出这样的感慨。正像他们所说的,过去革命年代,长征意味着前赴后继、浴血战斗,意味着筚路蓝缕、艰辛付出;今天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就是要砥砺初心、坚定理想,用实绩实功托举起历史和人民的重托。
难走的路是上坡路。我们迎来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但前进的道路上也还有许多新的“雪山草地”需要齐心跨越,许多新的“娄山险关”“大渡铁索”需要奋勇征服。引领经济新常态、实现脱贫新目标、激发改革新动力,哪一项的难度都不亚于长征中的战斗拉锯和跋山涉水。“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要想赢取六盘山下的红旗漫卷、收获三军会师的笑逐颜开,我们就必须拿出排除万难、克敌制胜的红军气概,以“英雄交响”创造出新的“人间壮举”。
“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在长征中播种,在长征中收获,长征永远在路上。
年份 | 作文题目 |
2019 | 提倡劳动的演讲稿 |
2018 | 写给未来2035年的那个他 |
2017 | 老外眼中的中国关键词 |
2016 | 看图写作,自行立意 |
2015 | 女儿举报老爸 |
2014 | 课内外学习研究 |
2013 | 中学有三怕 |
2012 | 你拥有什么 |
2011 | 孟子三乐 |
2010 | 找回童年 |
2009 | 兽首拍卖 |
2008 | 助鼠为患 |
2007 | 语文 |
2006 | 雨燕减肥 |
2005 | 脸 |
2004 | 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 |
南昌航空大学转专业政策规
时间:2024-07-12 11:0:39华东交通大学转专业政策规
时间:2024-07-12 11:0:37南昌航空大学本科招生网登
时间:2024-07-12 10:0:05华东交通大学本科招生网登
时间:2024-07-12 09: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