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广东高考 > 正文

广东高考444分能上什么公办大学(物理)

更新:2023-09-30 05:57:08 高考升学网

广东高考考生们迎来高考成绩放榜,查询分数后,有人异常兴奋,有人却失望流泪;有人分数远超估分,有人却发挥失常,不管怎么样,接下来都要做好志愿填报的工作,本文黄老师为大家解析关于广东高考444分能上什么公办大学的数据和选择院校的思路,让每位同学都能拿到自己的冲稳保院校名单。

广东高考444分能上什么公办大学(物理)

一、广东高考444分能上什么公办大学物理

广东高考444分物理可以上的公办大学具体名单有齐鲁工业大学、广州理工学院、广州商学院、郑州西亚斯学院、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广东白云学院、广州华立学院、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广东东软学院、广东理工学院、湛江科技学院、广州工商学院、哈尔滨华德学院、黑龙江工商学院、黑龙江外国语学院等,2023年广东高考444分冲稳保院校名单表可以在下面系统查询:

http://www.juzhiyuan.com/: 包含院校库专业库和职业库的查询功能,院校库内包含全国30个省份的所有统招院校;专业库内包含本科和专科的所有专业信息,职业库内包含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的全部职业信息。内设筛选功能,北京用户可通过筛选快速找到想要的信息。线上模拟填报地址入口:http://wukong.zhiyuanku.com/

二、广东高考444分物理能上的公办大学名单表

序号 大学名称 性质 年份 科目/批次 招生省份 最低数 位次
1 齐鲁工业大学(物理+化学) 公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55 217146
2 广州理工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56 215280
3 广州商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45 232682
4 广州商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45 232856
5 广州商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45 233231
6 广州商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50 225120
7 广州商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52 221296
8 广州商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58 211112
9 郑州西亚斯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59 210054
10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55 216772
11 广东白云学院(物理+化学)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49 225697
12 广东白云学院(物理+化学)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55 216617
13 广东白云学院(物理+化学)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57 212604
14 广东白云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59 209752
15 广州华立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53 219834
16 广州华立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53 220089
17 广州华立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57 213752
18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45 233228
19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物理+化学)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46 230504
20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45 233230
21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46 230592
22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物理+思想政治)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50 224909
23 广东东软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45 233140
24 广东科技学院(物理+化学)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49 225279
25 广东科技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55 216120
26 广东理工学院(物理+化学)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45 233227
27 广东理工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45 233237
28 广东理工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47 230052
29 广东理工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52 220481
30 广东理工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56 213954
31 湛江科技学院(物理+化学)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48 227559
32 湛江科技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52 221338
33 广州工商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45 231960
34 广州工商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45 233074
35 广州工商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47 230009
36 广州工商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49 226150
37 广州工商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50 224174
38 哈尔滨华德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57 212476
39 黑龙江工商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57 213353
40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45 232799

多少分能上211院校

我国211大学一共有116所,有一些211大学由于受师资外流且地理位置较偏等因素的影响,报考热度和排名在211中处于末流的位置,分数也相对较低。根据历年211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情况,物理类/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要超过本科线85分左右,而历史类/文科的话要超过本科线95分左右。

当然每个省份情况不一样,四川、河南、广东、天津等地由于高考人数较多,录取分数线会偏高一些,大约在510-530分左右,像宁夏、新疆、内蒙古等地,211录取分数线会相对较低,490分左右就能上。

2022年211大学最低录取成绩(信息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江西省:211大学最低录取成绩是理科488分,文科502分。

宁夏:211大学最低录取成绩是理科412分,文科487分。

山东省:211大学最低录取成绩是523分。

陕西省:211大学最低录取成绩是理科440分,文科475分。

天津市:211大学最低录取成绩是581分。

浙江省:211大学最低录取成绩是560分。

内蒙古:211大学最低录取成绩是理科319分,文科484分。

四川省:211大学最低录取成绩是理科433分,文科540分。

山西省:211大学最低录取成绩是理科387分,文科513分。

上海市:211大学最低录取成绩是416分。

广东深圳一本理工类大学名单及最新排名2023
广东广州一本语言类大学名单及最新排名2023
广东广州一本大学名单及最新排名2023
广东广州一本医药类大学名单及最新排名2023
广东汕头一本大学名单及最新排名2023
广东汕头一本大学名单及最新排名2023
广东珠海一本民办大学名单及最新排名2023
广东江门一本公办大学名单及最新排名2023
广东广州一本财经类大学名单及最新排名2023
广东广州一本农林类大学名单及最新排名2023
广东湛江一本大学名单及最新排名2023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是一本还是二本,属于几本大学

三、近2年广东高考444分物理录取的公办大学名单汇总表

序号 大学名称 性质 年份 科目/批次 省份 最低数 位次
1 齐鲁工业大学(物理+化学) 公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55 217146
2 广州理工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56 215280
3 广州商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45 232682
4 广州商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45 232856
5 广州商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45 233231
6 广州商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50 225120
7 广州商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52 221296
8 广州商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58 211112
9 郑州西亚斯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59 210054
10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55 216772
11 广东白云学院(物理+化学)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49 225697
12 广东白云学院(物理+化学)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55 216617
13 广东白云学院(物理+化学)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57 212604
14 广东白云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59 209752
15 广州华立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53 219834
16 广州华立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53 220089
17 广州华立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57 213752
18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45 233228
19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物理+化学)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46 230504
20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45 233230
21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46 230592
22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物理+思想政治)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50 224909
23 广东东软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45 233140
24 广东科技学院(物理+化学)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49 225279
25 广东科技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55 216120
26 广东理工学院(物理+化学)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45 233227
27 广东理工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45 233237
28 广东理工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47 230052
29 广东理工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52 220481
30 广东理工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56 213954
31 湛江科技学院(物理+化学)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48 227559
32 湛江科技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52 221338
33 广州工商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45 231960
34 广州工商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45 233074
35 广州工商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47 230009
36 广州工商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49 226150
37 广州工商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50 224174
38 哈尔滨华德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57 212476
39 黑龙江工商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57 213353
40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2 物理/本科 广东 445 232799
41 西安邮电大学(物理+不限) 公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44 208620
42 西华大学(物理+不限) 公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33 220760
43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物理+化学) 中外/港澳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33 221146
44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54 195929
45 广州理工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48 203744
46 广州商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32 221557
47 广州商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37 215899
48 广州商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38 215022
49 广州商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47 204163
50 广州商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53 196979
51 汉口学院(物理+化学)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56 193388
52 重庆移通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42 210096
53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59 188717
54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52 197785
55 合肥城市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59 189001
56 广东培正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58 190385
57 广东培正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58 190862
58 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50 200317
59 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58 190798
60 河北外国语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50 200487
61 河北外国语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58 190682
62 广州华商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55 195150
63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59 189647
64 广东白云学院(物理+化学)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48 203259
65 广东白云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53 197435
66 广东白云学院(物理+化学)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54 195387
67 广东白云学院(物理+化学)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55 194237
68 广东白云学院(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58 190735
69 广东白云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59 189560
70 长春人文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54 195645
71 泉州职业技术大学(物理+不限)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54 195357
72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物理+(思想政治或地理))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59 189035
73 广州华立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49 202477
74 广州华立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51 199844
75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物理+不限)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36 217106
76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物理+化学)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42 210050
77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物理+不限)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35 217881
78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物理+不限)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36 217302
79 广东东软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32 222134
80 广东东软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54 195949
81 广东东软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55 194397
82 广东东软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59 189673
83 广东东软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59 189277
84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37 216571
85 江西服装学院(物理+化学)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49 201708
86 沈阳城市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59 189949
87 广东科技学院(物理+化学)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42 210129
88 广东科技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46 206033
89 广东理工学院(物理+化学)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33 220099
90 广东理工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38 215415
91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51 199031
92 湛江科技学院(物理+化学)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45 206304
93 湛江科技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49 202657
94 南宁理工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50 200498
95 阳光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33 221016
96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物理+不限)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59 188937
97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53 197121
98 长春科技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50 201253
99 黑龙江东方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52 197992
100 广州工商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34 219102
101 广州工商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41 211378
102 山东英才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54 196069
103 海口经济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52 198280
104 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物理+不限)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42 210073
105 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物理+不限)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52 198312
106 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57 191988
107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51 199042
108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瑞酒店管理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40 212269
109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54 196337
110 哈尔滨华德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45 207165
111 黑龙江工商学院(物理+不限) 民办 2021 物理/本科 广东 441 211485

为了不退档只能服从调剂

每年都会有志愿填报遗憾发生,有些时候,即使考生的分数达到投档线,也可能出现被退档的情况,况且今年高考延期,填报志愿更要早作准备。本文就来简单分析一下退档原因及考生如何避免高分被退档或达线退档的情况。

为什么会出现高分落榜或达线退档?

一是政策因素;二是人为因素。

主要表现有三种情况:

(1)考生总分高于院校录取线而没有达到专业线并且不服从调剂。

(2)高考总分达到相应批次录取线,但相关科目较差或因身体条件不符合所报专业要求而予以退档。

(3)因各院校投档线的人数都比实际录取的新生多20%,因而投档线上的“边缘生”,很可能遭遇进档后退档的风险。

14种退档类型及预防对策

1、政策性落榜

投档比例暗藏风险:

高校招生实行按比例投档的办法,全省批次省控线是按1:1.2比例划出,各个招生院校在录取中实行1:1.05—1:1.2投档比例。

这种录取政策就意味着考生达线未必被录取,也就是说上线考生存在5%到20%的虚额。一般在省控线20分以内的“边缘生”报考时需要格外谨慎。

预防对策:

①“边缘生”可以选择哪些往年首轮投档不满额的院校。

②专业上不要过分挑拣并尽可能服从调剂。

③所报考的院校要保留出一定的分数余量。

④不能用录取院校的最低分来判断是否能达线。

2、档案材料填写有误

档案材料填写有疑问,填写错误或作假。

预防对策:

考生填表时书写要规范,字迹要清楚;严格按志愿顺序填写;各种材料要真实客观;表格完成后最少核对二次。

3、身体条件不符合所报院校或专业标准

进档后遭遇退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一个因素是考生对所报院校的《招生简章》中要求的报考资格、学校情况及专业要求等相关内容不了解,盲目填报引起的,志愿填报一定要看清专业报考的条件。

预防对策:

熟悉体检标准和特殊院校招生录取条件,如身高、听力、色弱、色盲、肢体、口吃、性别,男女录取比例等,避免误闯“红灯”。

4、所报专业相关科目成绩偏低

许多高校招生不仅要求总分达到录取分数线,并且对所报专业相关科目的成绩也有一定的要求。

如外语专业的考生,英语成绩要达到100分;录取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求语文成绩达到90分;录取到经济类专业数学成绩至少要达到100分等。

一般来说,文史类专业、外语类专业、中医学类专业对语文、文综科目的成绩要求较高;理工类专业对数学、理综科目的成绩要求高一些。

医学类专业、对化学、生物科目的成绩要求较高;外语、处贸专业,对外语笔试成绩和口试成绩都有一定要求。

预防对策:

报考时一定要看清楚所报院校的要求。

5、参考院校往年录取最低录取线

目前相当一部分大学,如天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录取专业实行“分数优先”的原则,这种完全凭分数定胜负的办法,就是淘汰低分数的学生。

假如你参考最低分,很可能被落选。最低录取分往往就是最后一被录取考生的分数,有时同一所院校的最低(冷门)专业与最高(热门)专业间的分数相差在30分到70分之间。

预防对策:

参考高校往年的录取平均分。

6、对目标院校“大小年”趋势分析不准确

招生“大小年”就是某个学校报考人数很不稳定,起伏较大,导致录取分数忽高忽低,走势无常。

形成“大小年”原因主要是考生迷信上一年各高校录取分数线所造成的。

一般来说,“大年”、“小年”是相隔一年或两年交替出现的,但不绝对,只能作为填报志愿的参考。

导致“大小年”现象的因素有:

①受上年该校录取分数线的影响;

②该校当年招生计划投放量;

③宣传力度;

④几十万考生志愿填报情况。考生要避免“志愿扎堆”,仅靠简单寻找“大小年”规律作为志愿填报的依据是根本不够的,要各方面的因素,纵横分析,全面考量。

预防对策:

①参考该校连续三年录取比例的变化趋势,录取分数高说明是“大年”,录取分数低说明是“小年”。“大小年”现象是一种人为因素造成的现象,要全面分析,灵活运用。

②对上一年新开设的专业,如果录取比率小于1,来年报考人数可能大幅度提高。当年新开设的专业,可能因报考人数不多而遇到“小年”。

7、高估自身实力,只选“三热”

不少考生在填报时只重视对热门地区的重点院校与热门专业的选择,而忽视或放弃对一般院校的填报,造成重点院校一旦失利,全盘皆输。

预防对策:

注重对一般院校和相近专业的填报,选好保底院校。

8、不重视提前单独招生院校

单独招生分为单独招生录取院校和自主招生两类。单独招生院校比较特殊,对考生特长及能力有不同的要求,尽管招生数量少,但也有不少较好的特色专业。自主招生类院校对考生的要求较高,但对优生群体来说,增加了录取的机率。

预防对策:

建议填报此类院校,扩大院校与专业的选择范围。

9、忽视第二批次院校的填报

第二批次院校数量大,有相当一部分不错的专业,其毕业就业情况好于某些第一批次的院校,特别是一些新兴的专业应予以关注。

预防对策:

重视填报好第二批次院校,为考生增加选择的机会。

10、过分重视专业,不服从调剂

考生专业要求较高或不服从调剂(或不填写),造成进档后被退档的风险。

预防对策:

①专业志愿要考虑“服从调剂”。因平行志愿的院校最多可填报很多个专业,考生专业填报机会增多,相对每个专业填报的考生就会增加,专业容易形成“扎堆”情况。如果考生在填报专业中分数不算高,专业又不服从调剂,就会造成进档后被退档。

在“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志愿组合中,即要敢于填报理想院校,又要填报稳妥又中意的学校,还要有“保底”院校,防止进档后被退档。如果考生的“是否同意调剂”一栏不填写的话,将被视为“不同意”处理。

②专业志愿冷热搭配要适度。即使是同一院校不同的专业取分高低,不能全报热门或高分专业,要保持专业志愿间要有3-5分的差距。如对专业没什么特殊要求,最好填上“同意调剂”。

11、吃不透院校《招生简章》形成死档

有的院校对加分政策只在投档时承认,录取专业时以实考分为准;有的学校规定了专业级差,非第一志愿专业录取时,要减掉一定分差后才能与第一志愿的考生排序;

有的专业对身体条件、单科成绩有要求外,还规定了男女生录取的比例等,这些问题不注意就会形成“死档”。

预防对策:

一是了解院校信息,特别是招生章程、近几年招生录取分数情况;

二是量力而行,选报志愿留有余地,参考各校专业录取的平均分、位次;

三是严格对照《高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相关条款,选报志愿要避开不予录取的专业;

四是选择专业面要宽,尽量服从专业调剂。

12、没有正确理解高招录取关键环节而退档

平行志愿录取过程的两个关键环节是:

第一个环节是根据学校志愿投档,第二个环节是根据专业志愿录取。第一个环节是第二个环节的前提,只有当你的档案顺利投入志愿学校后,学校才会根据你的专业志愿进行录取。平行志愿可给考生增加选择机会只在第一个环节起作用,与第二个环节没有关系。

如家长给孩子报志愿,理想专业是金融专业,为了保证专业并增加录取机会,他在平行志愿的前四个学校都选择经济类专业,这类专业招生数不足的学校宁肯空着也不填,而且专业均不服从调剂,而在第五个学校也就是最后一个院校填报了服从调剂。

这位家长的想法是,第一个院校进档后如不能被金融专业录取,不服从调剂就会进入第二个院校,如第二个院校还不能录到金融专业就会落到第三个院校,直到第五个院校别无选择时再服从调剂。

事实上,这位家长没有把平行志愿投档程序搞清楚,如果该考生符合进档条件被前面任何一个院校投档,经济类专业录取不到又不服从调剂,根本不能进入下面的学校,只能作退档处理。

13、坚守本地院校,不去外省高校

每年由此落榜的考生也不少,他们的理由是本地高校招生数量多,录取的机率就会大些,但实际的情况是本地院校录取人数多,报考本地的考生更多。

预防对策:

立足长远,扩大录取机率。省外院校录取人数少相对报考的人数也较少。

14、考生定位不准,院校“扁平”,造成滑档

预防对策:

平行志愿所报的几所院校切忌“扁平”,院校之间要有梯度。每个志愿顺序所填报的几所学校,在选择时一定要拉开院校之间的志愿梯度。

如果将分数差不多的几所学校分别列为第一、第二、第三志愿顺序,结果会使这几个志愿变为一个志愿,第一个院校落榜,其后的志愿也不会被录取,浪费了录取机会,导致所填志愿都成为无效志愿,造成整体滑档或志愿全部被采空的问题。

也的有的考生甚至将分数更高的分数列为后续志愿,形成志愿倒挂(即无效志愿)。一般来说,院校志愿梯度以20到30左右为宜。

考生如何才能避免被退档?

高校退档主要有这些理由:部分学校调档比例超出1:1,而报考考生总分偏低;单科成绩不符合学校录取要求;身体条件受限;专业不服从调剂等。为避免退档,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设置志愿梯度,不要盲目“冲一冲”,也许你的档案冲进了某个高校,但由于部分学校调档比例超出1:1,而你刚刚踩上投档线或超该校投档线不多,可能被退档;

(2)一定要认真阅读高校招生章程,我们也会及时推动政策解读类文章,提醒各位把报考工作做细;

(3)尽量选择“服从专业调剂”。

填报服从志愿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服从志愿,包括“学校服从”志愿和“专业服从”志愿。其中“学校服从”是指考生未被自己所报院校录取后,愿意由计算机自动调剂投档至该批其他未录满的院校;“专业服从”是指考生在学校不能满足其所填专业志愿的情况下,愿意调剂到该校在我省招生的其他未录满的专业。

填报服从志愿可以降低被退档的风险,但也可能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学校或者专业。并不是选了服从志愿就一定会被调剂,只有在未被自己所报院校录取或不能满足其所填专业志愿的情况下才会被调剂。调剂的学校和专业不一定都是“冷门”或“不好”的;由于种种原因,有些“热门”的专业没有录满,在这种情况下,你也有可能被调剂到这类“热门”专业。

在这里想提醒考生的是,面对“是否服从专业调剂”时,一定要慎重。如果自己的确对学校非常满意,而且也没有特别不喜欢的专业,服从调剂也无妨。

事实上,很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对院校的专业不一定都了解,某个专业暂时不喜欢,进校学习一段时间,了解了这个专业之后,又慢慢喜欢上了。但若考生确实对某些专业比较心仪,有“非读不可”的想法,则可适当降低院校的层次,选择自己满意的专业。

最新图文

广东高考位次表 附分数

时间:2024-06-20 09:0:25

广东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是双

时间:2024-06-20 03:0:03

广东高考复读生的最新政策,

时间:2024-06-19 14:0:24

广东培正学院是本科还是专

时间:2024-06-19 14: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