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大学在省分数线 > 正文

同济大学在重庆市2020年最低录取分是多少

更新:2023-09-19 15:23:23 高考升学网

一、同济大学在重庆市2020年最低录取分是多少

根据2020年重庆市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数据整理,同济大学在重庆市的2020年最低录取分如下:理科最低录取分为665分,最低录取位次为955名;文科最低录取分为634分,最低录取位次为365名。

二、同济大学在全国2020年最低录取分数线统计表

招生省份科目年份录取批次分数线录取位次录取数省控线
北京2020本科664149920436
北京2020本科66017766436
天津2020本科A68878634476
天津不限2020本科A68410668476
天津2020本科A67914517476
河北理科2020本科6781326107415
河北理科2020本科67023844415
山西理科2020本一A65776968537
山西文科2020本一A6063459542
内蒙古理科2020本一A63784724452
内蒙古文科2020本一A63121215520
内蒙古理科2020本一B59830074452
辽宁理科2020本科66785870359
辽宁理科2020本科66013079359
辽宁文科2020本科64433414472
吉林理科2020本一A65685259517
吉林理科2020本一A64712216517
吉林文科2020本一A6251765543
黑龙江理科2020本一A66478257455
黑龙江理科2020本一A65810366455
上海2020本科5722045101400
上海不限2020本科564290946400
江苏理科2020本一4042606101347
江苏文科2020本一39956417343
浙江不限20201段6605076-594
安徽理科2020本一6691299100515
安徽理科2020本一66023026515
安徽文科2020本一62435315541
福建理科2020本科66291868402
福建理科2020本科65215644402
福建文科2020本科6272997465
江西理科2020本一65887893535
江西理科2020本一64816946535
江西文科2020本一61345115547
山东不限20201段6612489117449
河南理科2020本一681152166544
河南理科2020本一67131528544
河南文科2020本一63566915556
湖北理科2020本一66596370521
湖北理科2020本一644351213521
湖北理科2020本一62868654521
湖南理科2020本一661130795507
湖南理科2020本一64829148507
湖南文科2020本一63654815550
广东理科2020本科666139972410
广东理科2020本科63859188410
广东文科2020本科61946410430
广西理科2020本一6511122116496
广西理科2020本一63819568496
海南2020本科77021120463
海南不限2020本科7592883463
重庆理科2020本一66595572500
重庆文科2020本一63436516536
四川理科2020本一674107271529
四川理科2020本一66029458529
四川文科2020本一61551020527
贵州理科2020本一65282557480
贵州文科2020本一64133814548
云南理科2020本一67581771535
云南理科2020本一65918487535
云南理科2020本一64730784535
云南文科2020本一64441917555
云南文科2020本一62610732555
陕西理科2020本一67267038451
陕西理科2020本一6659364451
陕西文科2020本一65028715512
甘肃理科2020本一63271391458
甘肃理科2020本一61314496458
青海理科2020本一60913814352
青海文科2020本一597823439
宁夏理科2020本一62424521434
新疆理科2020本一645--64431
新疆理科2020本一625--6431
新疆文科2020本一610--10482

三、同济大学简介

同济大学历史悠久、声誉卓著,是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112年的发展,同济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综合实力位居国内高校前列。

同济大学的前身是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翌年改名同济德文医学堂。1912年与创办不久的同济德文工学堂合称同济德文医工学堂。1917年由华人接办,先后改称为同济医工学校和私立同济医工专门学校。1923年定名为同济大学,1927年成为国立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同济大学经过六次搬迁,先后辗转沪、浙、赣、桂、滇等地,1940年迁至四川宜宾的李庄古镇坚持办学。1946年回迁上海以后,发展成为以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的综合性大学。

在始于1949年的全国院系调整中,同济大学原有的文、法、医、理、机械、电机、造船、测绘等优势学科或支援其它高校,或整体搬迁内地。同时,全国10多所大学的土木建筑相关学科汇聚同济,使之成为国内土木建筑领域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的工科大学。1978年以后,学校实行“两个转变”——恢复对德交流由封闭办学向对外开放办学转变,由土建为主的工科大学向理工为主的综合性大学转变。1996年,上海城市建设学院和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并入,列为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2000年,与上海铁道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同济大学。2002年,列为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2003年,上海航空工业学校划归同济大学管理。2004年,列为中管高校。2017年,列为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同济大学始终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崇高使命和责任,以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以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确立了“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使每一位学生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熏陶以后,具有“通识基础、专业素质、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全球视野、社会责任”综合特质,成为引领未来的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创校至今,先后培养了30余万名毕业生,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企业家、医学专家和工程技术专家。校友中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的有150余人。

同济大学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多功能振动实验中心”、国内第一个“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国内第一个“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试验平台”、国内第一个“海底观测研究实验基地”等一批重大科研平台。先后承担了一系列国家重大专项、重大工程科研攻关,取得了大跨度桥梁关键技术、结构抗震防灾技术、城市交通智能诱导、城市污水处理、新能源汽车研发、国产化智能温室、遥感空间信息、大洋钻探、心房颤动分子遗传学等标志性科研成果。

学校长期注重发挥优势学科和基础研究的溢出效应,不断拓展社会服务的形式和领域,积极为国家和地方社会建设发展作出贡献,为“一带一路”建设、国内桥梁与隧道、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水环境治理、抗震救灾、洋山深水港、上海世博会、崇明生态岛等重大战略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学校与地方政府联合推动建设“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产值从初期2005年的不足30亿元发展到2018年的415亿元,开创了“三区融合、联动发展”校地合作的典范模式。

学校积极拓展国际合作,在对德为主的合作基础上,发展为以对欧洲合作为中心,拓展北美、辐射亚非的布局,先后建立了中德、中法、中意、中芬、中西、联合国等11个国际化合作平台学院,与200多所海外高校签订合作协议,与大众、西门子、拜耳和IBM等众多跨国企业共建了研究中心。学校先后发起成立了“中国绿色大学联盟”和“国际绿色校园联盟”并担任首届主席,当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学合作联盟主席,是亚太地区第一所被授予“全球可持续校园杰出奖”的高校。

目前,同济大学设有29个专业学院,8家附属医院,6所附属中小学。有四平路、嘉定、沪西和沪北等4个校区,占地面积2.54平方公里,校舍总建筑面积180余万平方米,图书馆总藏书量445万余册。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7757人,硕士研究生12852人,博士研究生5246人。另有国际学生3468人。拥有专任教师2814人,其中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1028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0人(含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3人(含双聘),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人,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德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比利时皇家科学与艺术学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讲座)教授35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23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4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2人,“青年长江”“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四类优秀青年人才13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8个,教育部创新团队9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入选科技部“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学科设置涵盖工学、理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个门类。现有本科招生专业85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4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32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25个。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53个省部级研究平台。

“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今天的同济大学正朝着“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力前行!

最新图文

吉林大学在青海省2020年最

时间:2023-09-18 06:0:02

吉林大学在宁夏省2020年最

时间:2023-09-18 23:0:55

吉林大学在内蒙古省2020年

时间:2023-09-21 04:0:31

吉林大学在辽宁省2020年最

时间:2023-09-21 1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