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0年天津市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数据整理,南京师范大学在天津市的2020年最低录取分如下:科目(物或化或生)最低录取分为637分,最低录取位次为7113名;科目(物)最低录取分为647分,最低录取位次为5479名;科目(不限)最低录取分为649分,最低录取位次为5135名;科目(物或化或地)最低录取分为650分,最低录取位次为4977名;科目(政)最低录取分为651分,最低录取位次为4822名;科目(物或化)最低录取分为652分,最低录取位次为4691名;科目(史或地)最低录取分为660分,最低录取位次为3523名。
招生省份 | 科目 | 年份 | 录取批次 | 分数线 | 录取位次 | 录取数 | 省控线 |
---|---|---|---|---|---|---|---|
北京 | 不限 | 2020 | 本科 | 603 | 8713 | 7 | 436 |
北京 | 物 | 2020 | 本科 | 581 | 12273 | 2 | 436 |
北京 | 物或化或生 | 2020 | 本科 | 580 | 12475 | 2 | 436 |
天津 | 史或地 | 2020 | 本科A | 660 | 3523 | 3 | 476 |
天津 | 物或化 | 2020 | 本科A | 652 | 4691 | 4 | 476 |
天津 | 政 | 2020 | 本科A | 651 | 4822 | 5 | 476 |
天津 | 物或化或地 | 2020 | 本科A | 650 | 4977 | 5 | 476 |
天津 | 不限 | 2020 | 本科A | 649 | 5135 | 26 | 476 |
天津 | 物 | 2020 | 本科A | 647 | 5479 | 12 | 476 |
天津 | 物或化或生 | 2020 | 本科A | 637 | 7113 | 5 | 476 |
河北 | 理科 | 2020 | 本科 | 638 | 11231 | 59 | 415 |
河北 | 文科 | 2020 | 本科 | 621 | 1336 | 20 | 465 |
山西 | 理科 | 2020 | 本一A | 595 | 9922 | 56 | 537 |
山西 | 文科 | 2020 | 本一A | 578 | 1609 | 11 | 542 |
内蒙古 | 文科 | 2020 | 本一A | 579 | 1964 | 16 | 520 |
内蒙古 | 理科 | 2020 | 本一A | 542 | 9492 | 35 | 452 |
辽宁 | 文科 | 2020 | 本科 | 623 | 1219 | 10 | 472 |
辽宁 | 理科 | 2020 | 本科 | 592 | 11714 | 34 | 359 |
吉林 | 文科 | 2020 | 本一A | 578 | 1381 | 9 | 543 |
吉林 | 理科 | 2020 | 本一A | 537 | 13802 | 17 | 517 |
黑龙江 | 理科 | 2020 | 本一A | 604 | 5495 | 13 | 455 |
黑龙江 | 文科 | 2020 | 本一A | 588 | 865 | 8 | 483 |
上海 | 史或地 | 2020 | 本科 | 540 | 6893 | 3 | 400 |
上海 | 物或化 | 2020 | 本科 | 539 | 7072 | 2 | 400 |
上海 | 不限 | 2020 | 本科 | 533 | 8275 | 6 | 400 |
上海 | 物或化或生 | 2020 | 本科 | 527 | 9550 | 2 | 400 |
江苏 | 理科 | 2020 | 本一 | 382 | 17578 | 1300 | 347 |
江苏 | 文科 | 2020 | 本一 | 380 | 3106 | 675 | 343 |
江苏 | 理科 | 2020 | 本一 | 364 | 45860 | 85 | 347 |
江苏 | 理科 | 2020 | 本一 | 362 | 49762 | 11 | 347 |
江苏 | 文科 | 2020 | 本一 | 358 | 11119 | 24 | 343 |
浙江 | 不限 | 2020 | 1段 | 632 | 18709 | - | 594 |
安徽 | 理科 | 2020 | 本一 | 629 | 9559 | 52 | 515 |
安徽 | 文科 | 2020 | 本一 | 607 | 1279 | 20 | 541 |
安徽 | 理科 | 2020 | 本一 | 599 | 22551 | 10 | 515 |
福建 | 文科 | 2020 | 本科 | 603 | 1275 | 11 | 465 |
福建 | 理科 | 2020 | 本科 | 601 | 9211 | 21 | 402 |
江西 | 理科 | 2020 | 本一 | 610 | 8732 | 44 | 535 |
江西 | 文科 | 2020 | 本一 | 595 | 1463 | 13 | 547 |
山东 | 不限 | 2020 | 1段 | 609 | 21062 | 91 | 449 |
河南 | 理科 | 2020 | 本一 | 633 | 18475 | 49 | 544 |
河南 | 文科 | 2020 | 本一 | 618 | 2080 | 16 | 556 |
湖北 | 理科 | 2020 | 本一 | 607 | 13309 | 7 | 521 |
湖北 | 理科 | 2020 | 本一 | 593 | 18571 | 8 | 521 |
湖北 | 文科 | 2020 | 本一 | 585 | 2703 | 6 | 531 |
湖北 | 文科 | 2020 | 本一 | 584 | 2819 | 4 | 531 |
湖北 | 理科 | 2020 | 本一 | 579 | 24608 | 1 | 521 |
湖北 | 文科 | 2020 | 本一 | 570 | 4641 | 1 | 531 |
湖南 | 文科 | 2020 | 本一 | 621 | 1524 | 14 | 550 |
湖南 | 理科 | 2020 | 本一 | 614 | 10872 | 58 | 507 |
广东 | 理科 | 2020 | 本科 | 595 | 22655 | 9 | 410 |
广西 | 理科 | 2020 | 本一 | 589 | 8917 | 21 | 496 |
广西 | 文科 | 2020 | 本一 | 580 | 1129 | 11 | 500 |
海南 | 物或化或生 | 2020 | 本科 | 660 | 3262 | 3 | 463 |
重庆 | 文科 | 2020 | 本一 | 605 | 1491 | 12 | 536 |
重庆 | 理科 | 2020 | 本一 | 594 | 9068 | 21 | 500 |
四川 | 理科 | 2020 | 本一 | 627 | 12644 | 19 | 529 |
四川 | 文科 | 2020 | 本一 | 590 | 2132 | 6 | 527 |
贵州 | 文科 | 2020 | 本一 | 611 | 1478 | 68 | 548 |
贵州 | 理科 | 2020 | 本一 | 584 | 8183 | 82 | 480 |
云南 | 理科 | 2020 | 本一 | 632 | 5109 | 5 | 535 |
陕西 | 文科 | 2020 | 本一 | 618 | 1122 | 12 | 512 |
陕西 | 理科 | 2020 | 本一 | 581 | 9410 | 23 | 451 |
甘肃 | 文科 | 2020 | 本一 | 594 | 900 | 20 | 520 |
甘肃 | 理科 | 2020 | 本一 | 551 | 7326 | 38 | 458 |
新疆 | 文科 | 2020 | 本一 | 569 | -- | 30 | 482 |
新疆 | 理科 | 2020 | 本一 | 542 | -- | 28 | 431 |
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校的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该学堂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后历经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时期;其另一源头为1888年创办的汇文书院,后发展为金陵大学,1951年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曾称金陵女子大学)合并,成立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在原南京大学、公立金陵大学等有关院系的基础上组建南京师范学院,校址设在原金陵女子大学校址。1984年改办成南京师范大学。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高校行列。2000年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2015年成为江苏省与教育部共建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目前,学校正在着力建设“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名家大师辈出,文化底蕴深厚。李瑞清、江谦、柳诒徵、郭秉文、李叔同、张士一、陶行知、陈鹤琴、吴贻芳、孟宪承、杨贤江、徐悲鸿、高觉敷、罗家伦、潘玉良、张大千、唐圭璋、傅抱石、陈邦杰、陈洪、吴作人、李旭旦、孙望等诸多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曾在此主政或执教。目前更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在此潜心耕耘,著书立说,培育后学。经过一代又一代南师人薪火相继、身教言传,历史性地生成了“严谨朴实”的学术品格,育就了“以人为本”的厚生传统,砥砺出“团结奋进”的拼搏意识,塑造了“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学校以“正德厚生、笃学敏行”为校训,形成了“严谨、朴实、奋发、奉献”的优良校风。
南京师范大学拥有仙林、随园、紫金三个校区,随园校区有着“东方最美丽的校园”之美誉。学校占地面积2179633平方米,现有校舍总建筑面积932076.19平方米。设有二级学院28个、独立学院2个。共有在职教职工3120人,专任教师1939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职称598人,副高级职称707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9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名,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7名,教育部青年1名,国家“”人才3名,国家“”青年人才4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名,国家“”人选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3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领军人才3人,中科院“”人选2人,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共有在校普通本科生17379人,其中师范生4034人。在校研究生共11245人(其中学术型6502人,专业型4743人;博士研究生1323人,硕士研究生9922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籍生6565人。图书馆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总建筑面积44605平方米,馆藏纸本文献总量371.94万册,电子数据库145个。校园内有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充分发挥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目前拥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14个,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3个。2011年成立研究生院。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不含一级学科覆盖)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0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不含一级学科覆盖)2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9个,2018年本科招生专业(类)54个,共涵盖78个专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1个。学科已涉及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等门类。6个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A类,7个学科跻身ESI全球前1%。
南京师范大学不断推进“厚生育才”战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拥有国家精品课程1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5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6门、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7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3门、全国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程1门,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相应课程“精彩一课”11门,国家特色专业8个,“十二五”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21本(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2项,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3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1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2个,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项、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理科基础学科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各1个。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被教育部评为优秀,被列为江苏省内本科自主招生试点单位;学生在“挑战杯”等全国竞赛中多次获得特等奖或一等奖,4篇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南京师范大学积极实施“顶天立地”战略,科研成果追求原创,力攀高峰。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全国妇女与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全国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研究基地、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基地、江苏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各1个。共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4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4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2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8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2项;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和《自然》上发表第一作者单位论文5篇,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6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第一单位),11部专著入选“国家哲学社科成果文库优秀成果”,科研成果入选2008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我校教师主持、历时8年修订的点校本《史记》,入选《光明日报》“2013十大文化亮点”和《中华读书报》“2013十大文化事件”。
南京师范大学坚持协同创新,主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贡献。拥有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4个、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含培育点)5个、江苏省研究基地1个、江苏高校国际问题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3个、江苏首批新型重点高端智库1个、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老年学研究基地1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2个、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0个、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6个,江苏省工程实验室7个,江苏省渔业重点实验室2个,江苏省公共服务平台2个。依托优势学科和重点研究机构,并通过大学科技园、文创园、地方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以及在地方建设的一批卓有成效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形成了一批富有自身特色的产学研合作领域。鼓励教师开展应用对策研究,积极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
南京师范大学一贯重视与海外的交流与合作,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学校是改革开放以后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大学,是国家设立的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对外汉语教学基地、首批华文教育基地和港澳台地区幼儿教育培训基地;设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南京基地、法国文化研究中心及南京法语培训中心、意大利文化研究中心等国际性研究和教学组织。在海外建有2所孔子学院,其中1所曾荣获“全球优秀孔子学院”称号。与美国、英国等16所大学举办中外合作办学及联合培养项目,在103所大学设有学生海外学习项目。与世界上38个国家和地区的222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聘请外国专家400余人,其中长期外国专家50余人;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即“111引智计划”)。全年接收留学生1800余人。
南京师范大学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求卓越,不断优化现代大学制度,整体推进学校事业发展。学校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厂(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先进集体”“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先进集体”“全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全国高校节能工作先进单位” 和“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江苏省首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研究生优秀招生单位”“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江苏省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先进学校”“江苏省留学回国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园林式单位”等荣誉称号。
在新的发展时期,南京师范大学将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内涵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稳步提高办学质量和协同创新能力,统筹协调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三条路径,科学实施创新驱动、开放融合、高原造峰、特色发展四大战略,奋力建设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大学,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吉林大学在青海省2020年最
时间:2023-09-18 06:0:02吉林大学在宁夏省2020年最
时间:2023-09-18 23:0:55吉林大学在内蒙古省2020年
时间:2023-09-21 04:0:31吉林大学在辽宁省2020年最
时间:2023-09-21 1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