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0年陕西省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数据整理,山东理工大学在陕西省的2020年最低录取分如下:理科最低录取分为448分,最低录取位次为64608名;文科最低录取分为497分,最低录取位次为19396名。
招生省份 | 科目 | 年份 | 录取批次 | 分数线 | 录取位次 | 录取数 | 省控线 |
---|---|---|---|---|---|---|---|
北京 | 物和化 | 2020 | 本科 | 497 | 27983 | - | 436 |
天津 | 史 | 2020 | 本科A | 578 | 18990 | 1 | 476 |
天津 | 不限 | 2020 | 本科A | 562 | 22544 | 12 | 476 |
天津 | 化 | 2020 | 本科A | 559 | 23228 | 2 | 476 |
天津 | 物 | 2020 | 本科A | 557 | 23695 | 14 | 476 |
天津 | 物或化或生 | 2020 | 本科A | 552 | 24789 | 4 | 476 |
天津 | 化或生 | 2020 | 本科A | 552 | 24789 | 2 | 476 |
天津 | 物或化 | 2020 | 本科A | 546 | 26112 | 4 | 476 |
天津 | 物或化或地 | 2020 | 本科A | 545 | 26361 | 4 | 476 |
天津 | 物和化 | 2020 | 本科A | 543 | 26781 | 7 | 476 |
河北 | 理科 | 2020 | 本科 | 578 | 47359 | 122 | 415 |
河北 | 文科 | 2020 | 本科 | 558 | 13436 | 8 | 465 |
山西 | 文科 | 2020 | 本二A | 533 | 7524 | 10 | 469 |
山西 | 理科 | 2020 | 本二A | 522 | 41195 | 35 | 449 |
内蒙古 | 文科 | 2020 | 本二A | 508 | 8395 | 10 | 437 |
内蒙古 | 理科 | 2020 | 本二A | 387 | 43646 | 60 | 333 |
辽宁 | 理科 | 2020 | 本科 | 535 | 28655 | 50 | 359 |
吉林 | 理科 | 2020 | 本一A | 500 | 21370 | 48 | 517 |
吉林 | 文科 | 2020 | 本二A | 408 | 19900 | 3 | 371 |
吉林 | 理科 | 2020 | 本二A | 347 | 59908 | 48 | 336 |
黑龙江 | 文科 | 2020 | 本二A | 476 | 9171 | 6 | 356 |
黑龙江 | 理科 | 2020 | 本二A | 450 | 40817 | 55 | 301 |
上海 | 不限 | 2020 | 本科 | 446 | 28039 | 2 | 400 |
江苏 | 理科 | 2020 | 本一 | 351 | 73952 | 33 | 347 |
浙江 | 不限 | 2020 | 1段 | 594 | -- | - | 594 |
浙江 | 不限 | 2020 | 2段 | 550 | 100945 | - | 495 |
安徽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42 | 19539 | 10 | 499 |
安徽 | 理科 | 2020 | 本二 | 521 | 77111 | 30 | 435 |
福建 | 理科 | 2020 | 本科 | 496 | 45446 | 40 | 402 |
江西 | 理科 | 2020 | 本一 | 557 | 30207 | 24 | 535 |
江西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46 | 11133 | 5 | 488 |
江西 | 理科 | 2020 | 本二 | 525 | 50896 | 6 | 463 |
山东 | 不限 | 2020 | 2段 | 572 | 52116 | 2 | 150 |
山东 | 不限 | 2020 | 2段 | 535 | 104699 | 3 | 150 |
山东 | 不限 | 2020 | 1段 | 514 | 141992 | 135 | 449 |
山东 | 不限 | 2020 | 1段 | 507 | 156777 | 5157 | 449 |
山东 | 不限 | 2020 | 1段 | 497 | 175042 | 470 | 449 |
山东 | 不限 | 2020 | 1段 | 488 | 193385 | 160 | 449 |
山东 | 不限 | 2020 | 2段 | 438 | 291271 | 100 | 150 |
河南 | 理科 | 2020 | 本一 | 592 | 52176 | 62 | 544 |
河南 | 文科 | 2020 | 本一 | 570 | 15089 | 18 | 556 |
湖北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22 | 14903 | 5 | 426 |
湖北 | 理科 | 2020 | 本二 | 513 | 59385 | 60 | 395 |
湖南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26 | 32091 | 6 | 526 |
湖南 | 理科 | 2020 | 本二 | 509 | 72259 | 46 | 464 |
广东 | 理科 | 2020 | 本科 | 518 | 86957 | 20 | 410 |
广西 | 文科 | 2020 | 本二 | 485 | 12933 | 19 | 381 |
广西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76 | 51683 | 82 | 353 |
海南 | 不限 | 2020 | 本科 | 577 | 13035 | 3 | 463 |
海南 | 化或生 | 2020 | 本科 | 572 | 13924 | 2 | 463 |
海南 | 物 | 2020 | 本科 | 567 | 14846 | 8 | 463 |
海南 | 史 | 2020 | 本科 | 566 | 15025 | 2 | 463 |
海南 | 物或化 | 2020 | 本科 | 565 | 15240 | 4 | 463 |
海南 | 物或化或生 | 2020 | 本科 | 563 | 15591 | 4 | 463 |
海南 | 物和化 | 2020 | 本科 | 554 | 17322 | 2 | 463 |
重庆 | 理科 | 2020 | 本一 | 506 | 39106 | 11 | 500 |
重庆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60 | 61473 | 29 | 411 |
四川 | 理科 | 2020 | 本一 | 551 | 61388 | 67 | 529 |
四川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26 | 18144 | 3 | 459 |
四川 | 理科 | 2020 | 本二 | 519 | 91084 | 20 | 443 |
贵州 | 理科 | 2020 | 本二 | 384 | 129889 | 120 | 384 |
云南 | 理科 | 2020 | 本二 | 503 | 51309 | 77 | 440 |
陕西 | 文科 | 2020 | 本二 | 497 | 19396 | 19 | 405 |
陕西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48 | 64608 | 80 | 350 |
甘肃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06 | 11153 | 18 | 439 |
甘肃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56 | 36872 | 32 | 372 |
宁夏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15 | 3836 | 5 | 451 |
宁夏 | 理科 | 2020 | 本一 | 443 | 11307 | 65 | 434 |
山东理工大学创建于1956年,坐落在历史悠久的齐文化发祥地——山东省淄博市,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现为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首批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全国大学外语教学改革试点单位、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单位、研究生推免资格高校、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首批文明校园。
学校现有26个学院,16个校级研究院,设有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省级一流学科。拥有69个本科招生专业,学科专业涵盖了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历史学、教育学等9个学科门类,已逐步形成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目前,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33000余人,在学研究生3100余人。
学校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品位”的原则,按照“生态化、园林化、数字化、人文化”的建设目标,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办学实力雄厚、办学设施齐全。校园占地3600亩,校舍建筑面积105.47万平方米,网络多媒体教室298个,运动场面积16.4万平方米,体育教学设施齐全。图书馆藏书329万册,电子图书367万种(含中外文学位论文),中外文期刊24000余种(含电子期刊)。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20亿元。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2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20个,设有全国重点职教师资培训基地。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优先战略”,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首要工程”,按照“汇聚人才、培育团队、成就大师”的建设方针,坚持引进与培养并举,着力打造结构合理、爱岗敬业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学校现有教师2151人,其中教授252人、副教授69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945人。双聘院士5人、法国欧洲科学、艺术与人文学院院士1人、格鲁吉亚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人、山东省“一事一议”引进顶尖人才1人、“”专家4人、“”领军人才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选16人;中科院“”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泰山系列人才16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1人;省级教学名师12人,特聘教授45人。
学校始终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着力培养有社会责任、有创新精神、有专门知识、有实践能力、有健康身心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加强专业、课程和教学团队建设,“十一五”以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0项;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首批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3个,省级卓越计划试点专业3个;省级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4个,省级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8个;省级特色专业14个,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示范性品牌专业1个,获山东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示范单位;获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56门;国家级规划教材32部,省优秀教材15部;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打造“点面结合、六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荣获“山东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大红炉众创空间获批科技部“国家备案众创空间”、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十二五”以来,学生在“挑战杯”“创青春”、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重大赛事中获省部级以上奖励7000余项,其中,国家级及国际奖励2300余项。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始终保持高水平,荣获山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分类培养模式,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监督和控制体系。“十二五”以来,获批省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项目54项,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19项;荣获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奖9项、研究生科技创新成果奖13项、专业学位实践成果奖14项,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篇,获评首届山东省研究生教育管理与学科建设先进单位。
学校坚持“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的科研工作方针,整合科研力量,组建学术团队,选定主攻方向,积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校设有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山东工程技术研究院设在我校,有1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检测研发公共服务基地、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重点实验室、5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省工程实验室。学校主动对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联合设立了110余个科技研发和技术转移转化机构,荣获“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高校”,成为山东省重要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基地。“十一五”以来,学校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2000余项,其中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各类国家级项目500余项;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00余项,其中2006年、2007年各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2008年、2009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5年各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新型聚氨酯化学发泡剂重大发明专利独占许可使用费高达5.2亿元,创全国最高纪录,2017年转化科技成果合同额位居全国高校榜首,获批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获批建设省级大学科技园。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建立健全校院两级国际化推进机制,已与美、英、韩、俄、澳、新等27个国家的97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探索与国外学校合作办学的渠道,与多个国家的有关高校开展了6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院校。推进国际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与英国哈珀亚当斯大学、西班牙穆尔西亚大学和法国欧洲科学、艺术与人文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多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和研发中心。
面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机遇,山东理工大学将秉承“厚德、博学、笃行、至善”的校训,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综合改革为动力,实施人才工作优先发展战略,立足区域,贴近行业,着力提升学生成长成才能力,着力提升应用基础研究能力,着力提升校地融合发展能力,为早日建成有特色、高水平、国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吉林大学在青海省2020年最
时间:2023-09-18 06:0:02吉林大学在宁夏省2020年最
时间:2023-09-18 23:0:55吉林大学在内蒙古省2020年
时间:2023-09-21 04:0:31吉林大学在辽宁省2020年最
时间:2023-09-21 1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