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本科学校名单【77所】
序号 | 学校名称 | 主管部门 | 所在地 | 办学层次 | 备注 |
1 | 南京大学 | 教育部 | 南京市 | 本科 | |
2 | 苏州大学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本科 | |
3 | 东南大学 | 教育部 | 南京市 | 本科 | |
4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南京市 | 本科 | |
5 | 南京理工大学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南京市 | 本科 | |
6 | 江苏科技大学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本科 | |
7 | 中国矿业大学 | 教育部 | 徐州市 | 本科 | |
8 | 南京工业大学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本科 | |
9 | 常州大学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本科 | |
10 | 南京邮电大学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本科 | |
11 | 河海大学 | 教育部 | 南京市 | 本科 | |
12 | 江南大学 | 教育部 | 无锡市 | 本科 | |
13 | 南京林业大学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本科 | |
14 | 江苏大学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本科 | |
15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本科 | |
16 | 南通大学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本科 | |
17 | 盐城工学院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本科 | |
18 | 南京农业大学 | 教育部 | 南京市 | 本科 | |
19 | 南京医科大学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本科 | |
20 | 徐州医科大学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本科 | |
21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本科 | |
22 | 中国药科大学 | 教育部 | 南京市 | 本科 | |
23 | 南京师范大学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本科 | |
24 | 江苏师范大学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本科 | |
25 | 淮阴师范学院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本科 | |
26 | 盐城师范学院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本科 | |
27 | 南京财经大学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本科 | |
28 | 江苏警官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本科 | |
29 | 南京体育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本科 | |
30 | 南京艺术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本科 | |
31 | 苏州科技大学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本科 | |
32 | 常熟理工学院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本科 | |
33 | 淮阴工学院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本科 | |
34 | 常州工学院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本科 | |
35 | 扬州大学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本科 | |
36 | 三江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南京市 | 本科 | 民办 |
37 | 南京工程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本科 | |
38 | 南京审计大学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本科 | |
39 | 南京晓庄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本科 | |
40 | 江苏理工学院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本科 | |
41 | 江苏海洋大学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本科 | |
42 | 徐州工程学院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本科 | |
43 |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本科 | |
44 | 南通理工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南通市 | 本科 | 民办 |
45 |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 公安部 | 南京市 | 本科 | |
46 |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南京市 | 本科 | 民办 |
47 | 泰州学院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本科 | |
48 | 无锡太湖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无锡市 | 本科 | 民办 |
49 | 金陵科技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本科 | |
50 |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徐州市 | 本科 | 民办 |
51 |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南京市 | 本科 | 民办 |
52 |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南京市 | 本科 | 民办 |
53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南京市 | 本科 | 民办 |
54 |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南京市 | 本科 | 民办 |
55 |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泰州市 | 本科 | 民办 |
56 |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泰州市 | 本科 | 民办 |
57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南京市 | 本科 | 民办 |
58 |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南京市 | 本科 | 民办 |
59 |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连云港市 | 本科 | 民办 |
60 |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泰州市 | 本科 | 民办 |
61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无锡市 | 本科 | 民办 |
62 |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苏州市 | 本科 | 民办 |
63 |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苏州市 | 本科 | 民办 |
64 | 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苏州市 | 本科 | 民办 |
65 |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镇江市 | 本科 | 民办 |
66 |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扬州市 | 本科 | 民办 |
67 |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徐州市 | 本科 | 民办 |
68 |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扬州市 | 本科 | 民办 |
69 | 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镇江市 | 本科 | 民办 |
70 |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张家港市 | 本科 | 民办 |
71 | 常州大学怀德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泰州市 | 本科 | 民办 |
72 |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南通市 | 本科 | 民办 |
73 | 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南京市 | 本科 | 民办 |
74 | 宿迁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宿迁市 | 本科 | 民办 |
75 |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本科 | |
76 | 西交利物浦大学 | 江苏省教育厅 | 苏州市 | 本科 | 中外合作办学 |
77 | 昆山杜克大学 | 江苏省教育厅 | 昆山市 | 本科 | 中外合作办学 |
2.江苏专科学校名单【90所】
序号 | 学校名称 | 主管部门 | 所在地 | 办学层次 | 备注 |
1 | 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江苏省 | 盐城市 | 专科 | |
2 | 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江苏省 | 苏州市 | 专科 | |
3 | 明达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盐城市 | 专科 | 民办 |
4 |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无锡市 | 专科 | |
5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徐州市 | 专科 | |
6 |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专科 | |
7 |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南通市 | 专科 | |
8 |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苏州市 | 专科 | |
9 |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专科 | |
10 | 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 | 江苏省 | 镇江市 | 专科 | |
11 | 南通职业大学 | 江苏省 | 南通市 | 专科 | |
12 | 苏州职业大学 | 江苏省 | 苏州市 | 专科 | |
13 | 沙洲职业工学院 | 江苏省 | 苏州市 | 专科 | |
14 | 扬州市职业大学 | 江苏省 | 扬州市 | 专科 | |
15 |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专科 | |
16 |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专科 | |
17 | 九州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徐州市 | 专科 | 民办 |
18 |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苏州市 | 专科 | 民办 |
19 |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泰州市 | 专科 | |
20 |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常州市 | 专科 | |
21 |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专科 | |
22 |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专科 | |
23 | 应天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南京市 | 专科 | 民办 |
24 |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 江苏省 | 无锡市 | 专科 | |
25 |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 | 江苏省 | 盐城市 | 专科 | |
26 | 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扬州市 | 专科 | |
27 |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 | 江苏省 | 南通市 | 专科 | |
28 |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苏州市 | 专科 | |
29 |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苏州市 | 专科 | |
30 | 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苏州市 | 专科 | 民办 |
31 |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苏州市 | 专科 | |
32 |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无锡市 | 专科 | |
33 |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南通市 | 专科 | |
34 |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专科 | |
35 |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淮安市 | 专科 | |
36 |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 江苏省 | 泰州市 | 专科 | |
37 |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常州市 | 专科 | |
38 |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苏州市 | 专科 | |
39 |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苏州市 | 专科 | |
40 | 太湖创意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无锡市 | 专科 | 民办 |
41 | 炎黄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淮安市 | 专科 | 民办 |
42 |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专科 | |
43 | 正德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南京市 | 专科 | 民办 |
44 |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南京市 | 专科 | 民办 |
45 |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无锡市 | 专科 | 民办 |
46 | 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无锡市 | 专科 | 民办 |
47 | 金肯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南京市 | 专科 | 民办 |
48 |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常州市 | 专科 | |
49 |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常州市 | 专科 | |
50 |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镇江市 | 专科 | |
51 |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淮安市 | 专科 | |
52 | 建东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常州市 | 专科 | 民办 |
53 |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专科 | |
54 |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徐州市 | 专科 | |
55 |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无锡市 | 专科 | |
56 | 宿迁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宿迁市 | 专科 | |
57 |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专科 | |
58 |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扬州市 | 专科 | 民办 |
59 |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常州市 | 专科 | |
60 |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无锡市 | 专科 | |
61 |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无锡市 | 专科 | |
62 |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无锡市 | 专科 | |
63 | 金山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镇江市 | 专科 | 民办 |
64 |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苏州市 | 专科 | |
65 |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盐城市 | 专科 | |
66 |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淮安市 | 专科 | |
67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扬州市 | 专科 | |
68 | 苏州百年职业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苏州市 | 专科 | 中外合作办学 |
69 | 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苏州市 | 专科 | 民办 |
70 | 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南京市 | 专科 | 民办 |
71 |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专科 | |
72 |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专科 | |
73 |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专科 | |
74 |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苏州市 | 专科 | 民办 |
75 |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专科 | |
76 | 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 江苏省 | 南京市 | 专科 | |
77 | 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苏州市 | 专科 | |
78 | 宿迁泽达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宿迁市 | 专科 | 民办 |
79 |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 | 江苏省 | 苏州市 | 专科 | |
80 |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江苏省 | 徐州市 | 专科 | |
81 |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徐州市 | 专科 | |
82 |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 江苏省 | 南通市 | 专科 | |
83 |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江苏省 | 南通市 | 专科 | |
84 | 扬州中瑞酒店职业学院 | 江苏省教育厅 | 扬州市 | 专科 | 民办 |
85 |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 | 江苏省 | 淮安市 | 专科 | |
86 |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专科 | |
87 |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 | 江苏省 | 常州市 | 专科 | |
88 | 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省 | 镇江市 | 专科 | |
89 | 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 江苏省 | 徐州市 | 专科 | |
90 |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 江苏省 | 扬州市 | 专科 |
江苏大学是2001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江苏理工大学、镇江医学院、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重点综合性大学,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首批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优秀高校、首批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和首批全国来华留学生质量认证高校。
学校具有百年办学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原江苏理工大学的前身镇江农业机械学院,是为贯彻毛泽东同志关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重要指示,1960年由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分设独立建校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刘坤一、张之洞等在南京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学校作为国内最早设立农机专业、最早系统开展农机教育的高校,坚持立足江苏、服务行业,始终以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现代化为使命,培养了我国第一批农机本科、硕士和第一位农机博士、博士后,为我国农业装备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为推动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形成了“工中有农,以工支农”的鲜明办学特色和独特的文化情怀。
学校办学起点较高,综合实力一直位居全国百强之列。早在1978年,学校就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近年来,学校聚焦内涵发展,深入实施“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发展战略,国内外办学影响进一步扩大。THE、USNews、ARWU等国际权威世界大学排名,学校均跻身top1000。《2018中国大学评价》,学校综合排名列全国第39位。
学校办学规模较大,办学条件优良。学科涵盖工学、理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历史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设有25个学院,89个本科专业。专任教师2550人(具有海外经历的比例达25%),集聚了一批以院士、、国家杰青、、等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群体。在校生37600余人,其中本科生23000余人,研究生12000余人,留学生2600人。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全日制在校生近10000人。校园占地面积3000余亩,各类建筑面积120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8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藏书305万册,订阅各类数据库113个,自建特色数据库9个,建有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和国际赛珍珠文献资源中心。拥有一所集医疗、教育、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附属医院。设有江苏大学出版社和杂志社,出版图书1500余种,办有国际、国内学术期刊11种,其中《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排灌机械工程学报》《高校教育管理》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学校办学水平较高,拥有一批高水平学科。工程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化学和农业科学5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ESI综合排名列全国第52位。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7个江苏省“十三五”一级重点学科,2个江苏省“十三五”一级重点(培育)学科。拥有1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6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设有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坚持以学为中心、教为主体,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形成了一批以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优秀教学团队为代表的优质教学资源;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学生在全国大学生重大赛事中表现抢眼,“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连续6届喜捧“优胜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连续4届获得双金奖,校大学生男子排球队屡获全国冠军,女子沙滩排球队获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第7名,女子足球队获世界大学生“五人制”足球锦标赛季军。
学校坚持以贡献谋发展,不断提升科技创新与服务社会能力。“十三五”以来,学校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12项(连续6年居全国高校前50位),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0项。截至目前,学校共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3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项;拥有国家水泵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混合动力车辆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等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建有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江苏)基地。学校牵头成立的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江苏省首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015、2016年度,学校发明专利授权量分别列全国高校第6位和第8位。2017年世界大学国际申请排名,学校分别列全球高校第41位、中国高校第9位。
学校坚持国际开放战略,不断提升国际合作与交流水平。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奥地利、澳大利亚、日本等34个国家和地区的152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共建了孔子学院和汉德语言文化中心。与德国马格德堡大学、美国阿卡迪亚大学等合作举办了一批联合办学项目,合作建设了高端装备关键结构健康管理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流体工程装备节能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世界食品保藏研究中心等一批国际科研合作平台。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和谐校园、民主法治和校园文化建设,党建创新不断加强。学校党委被中央组织部表彰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连续两次被评为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多次获江苏省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
,新目标,新征程。江苏大学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博学、求是、明德”校训和“自强厚德,实干求真”江大精神,抢抓国家“双一流”以及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战略机遇,坚定不移地走以提升质量、强化特色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为把学校早日建成“高水平、有特色、国际化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江苏科技大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镇江市,是一所以工为主、特色鲜明、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的普通高等学校,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责任为先、公平为上、学术为魂”的办学理念,秉承“笃学明德、经世致用”的校训,强化“船舶、海洋、蚕桑”三大特色,以服务国家海洋强国、“一带一路”建设和社会进步为己任,努力建设“国内一流造船大学”。
学校办学历史源远流长,多源合流,文化底蕴深厚。1952年第一工业机械部船舶工业局筹建新中国第一所造船中等专业学校——上海船舶工业学校。1952年11月福建高级航空机械商船职业学校(源自1866年创办的福建船政学堂)造船科、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源自1907年创办的德文医学堂)造船科并入上海船舶工业学校;1953年7月上海机电工业学校(源自1933年创办的上海私立大公职业学校)机械科和上海水产学院附设上海水产学校(源自1912年创办的江苏省立水产学校)轮机科并入上海船舶工业学校;1953年8月上海船舶工业学校正式创办,开始招生。1970年迁至镇江,更名为镇江船舶工业学校,1978年升格为本科并更名镇江船舶学院,1993年更名为华东船舶工业学院。1999年学校从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划转江苏省管理。1999年江苏省江海贸易学校(源自1979年创办的江苏省镇江粮食学校)并入,2000年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源自1951年创办的华东蚕业研究所)与学校合并。2004年学校更名为江苏科技大学。2012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共建江苏科技大学。2016年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江苏科技大学。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不断提升,2018年位列聚志愿中国大学排行榜198位,位列“中国最好大学”排名187位。
学校拥有完备的教学、科研设备和公共服务平台,办学条件不断完善。目前拥有镇江东、南、西3个校区和张家港校区,占地2492亩。一个占地2350余亩的镇江市丹徒新区十里长山新校区正在全面建设之中。学校有15个学院;拥有15个国家级、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1个省部级公共服务平台,2个国家级、省部级技术转移机构,11个国家级、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98亿元,教学科研设备总台套数30400台(套);纸质图书211.07万册、电子图书270余万种,主办有《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蚕业》《蚕业科学》等公开出版学术刊物。
学校积极发挥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具有主体学科特色鲜明、相关学科支撑配套、专业结构布局合理的特色学科专业体系。作为江苏省唯一一所以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为主要服务面向的行业特色型大学,学校是全国相关高校中船舶工业相关类学科专业设置最全的高校之一,是具有船舶特色整体性和应用性优势的高校之一。学校蚕业研究所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蚕业研究机构,是世界蚕桑种质资源保存与研究中心、蚕桑科技研究中心和蚕桑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研发提供了中国乃至世界主要的蚕桑品种与栽桑养蚕技术。学校1978年开始招收培养本科生,1993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现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涵盖1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7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工程硕士、农业硕士、工商管理硕士、会计硕士、公共管理等5个专业硕士学位培养类型,其中工程硕士有11个培养领域。工程学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1%。有1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2个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5个省重点培育一级学科。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师资结构日趋合理,师资水平不断提升。现有教职员工203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80余人。具有正高职称人员180余人,副高职称人员600余人。拥有工程院院士2人(特聘1人,双聘1人),国家“”、“”讲座教授1人,“”青年千人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特聘教授、江苏“外专”、江苏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33”各层次人才、“六大人才高峰”、“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等100余人;拥有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科技创新团队、优秀学科梯队7个。
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坚持立德树人,春风化雨,桃李芬芳。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人才培养质量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在校普通本科生23129人(含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6279人),硕士、博士研究生3687人,本、硕、博全日制学历留学生501人。学校拥有60个本科专业,其中工科专业35个。学校拥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5个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专业,4个省级卓越计划联盟试点专业,获批省级卓越计划(软件类)试点高校。近年来,获省部级以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13项。连续三届“挑战杯”竞赛成绩优异,两次捧得“优胜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我校设立了后备军官选拔培养工作办公室,已为部队输送国防生1149名。学校享有“中国造船工程师摇篮”的美誉,在我国船舶工业骨干企业中的技术与管理人才中我校毕业生占有很高比例。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每年保持在98%以上。
学校坚持协同创新,主动为船舶工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注重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高新技术成果推广应用相互紧密结合,是创建镇江市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的主要高校之一。学校拥有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二级保密资格单位证书和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先后承担了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以及国防军工课题在内的一批高水平研究课题。“十二五”以来,学校获得国家级项目291项、省部级项目385项,科技经费12.67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94项,其中一等奖14项。合作参与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1项;授权发明专利1372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发表论文13888篇。在科研平台建设方面,拥有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家发改委国地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农业部、4个省教育厅和1个中国农科院重点实验室,1个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国家培育点;3个江苏省发改委工程实验室;2个江苏省科技厅、3个农业部、3个中国农科院、1个江苏省农林厅、1个江苏省经信委和1个江苏省经贸委科技公共服务平台;1个省级跨国技术转移中心;与企业合作共建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拥有1个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4个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
学校一贯重视与海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坚持国际化、开放式办学,不断拓宽办学途径。学校牵头成立了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江苏船舶与海洋类高校协同发展联盟,先后与海军政治部、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舰船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学校建有海外教育学院,与俄罗斯、乌克兰、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印度、日本等国积极开展科研与办学合作。与江南造船集团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大连船舶重工集团、上海沪东造船厂、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等一批著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中国船舶工业工程师继续教育学院设在学校,学校各类奖助学金年总额达2200余万元。其中,江苏永友粮油经营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在学校设立各类奖助学金30余项。
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校园,先后荣获江苏省高校校风建设优秀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安全文明校园、江苏省园林式单位、江苏高校和谐校园、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科技创新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高等学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为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江海襟怀、同舟共济、扬帆致远”的“船魂”精神激励着广大师生和校友砥砺前行,成为一代又一代江科大人创造学校发展新辉煌的精神动力。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学校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方面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江苏科技大学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求卓越,努力推进学校事业跨越发展。展望未来,学校将紧紧围绕海洋强国、“一带一路”建设,大力弘扬“船魂”精神,努力达到本科教学一流、优势学科一流、应用技术先进的办学水平,努力成为中国船舶工业最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之一、科技创新平台之一、学术交流中心之一,为建设“国内一流造船大学”长远目标而奋斗。
海军航空大学是985还是211
时间:2023-09-13 09:0:56湖南高考成绩怎么查询
时间:2023-09-18 03:0:00河源有哪些本科院校
时间:2023-09-18 08:0:02江苏师范大学是985还是211
时间:2023-09-20 0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