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我学习:保持饥饿,保持愚蠢
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体制内的人,要保持随时离开体制的能力。”其实这句话不是让你随时离开体制,相反,是让你在安稳的生活下不懈怠,依旧努力进取。
我有几位好同学,他们在学校里是骨干力量,由于种种原因,辞职去了其他城市的民办学校或者教育机构,或者干脆离开了教育行业,结果他们都在自己的新的位置上都做得风生水起。我知道,这源于他们有着超人的综合素质,也就是离开体制的能力,并不是每个人离开体制都能玩得转的。
只有每天进步的生活才是稳定,让自己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具备一技之长的资本,是需要无数个夜晚的静思,无数寂寞时光的奋斗堆积而成的。
所以,如果想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求知若饥,虚心若愚,永远努力地学习。
二、面对家长:将心比心关注细节每每跟周围的老师们聊天,都感叹现在的孩子,没有以前的好教了;现在的家长,也没有以前的好处了。明明是一件小事情,若遇到些不讲理的家长,那是要折腾吵上几周的。明明是一项好的集体活动,但是任凭你怎么解说解释,家长还是不会配合的。
就像孩子存在个体差异一样,不同家长的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人生观价值观也存在着根本的差异。老师是人,没有无所不能的魔法棒,仅靠一己之力周旋于各种事物之间,做到游刃有余堪比登天还难。无奈之下,只能用“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来安慰自己。
教授们在讲座中指出,跟家长处理事情,要把小事做大处置,才能化无,如果当做没事,就会变成大事。细想一下,果真如此,站在家长的角度上,小事当没事,就是对他孩子的忽视,轻视,他的心里当然是不高兴的,会下意识地觉得老师针对他和他的孩子,而老师,也会觉得家长“难缠”而心生不快。
我有一位朋友,她很不喜欢孩子的数学老师,我跟那位老师很熟悉,那是一位非常负责的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我问朋友不喜欢的原因,她说:“我每天去接孩子看到数学老师,她从来都不笑一下”。我哑然了。有的人爱笑,有的人就是不爱笑,认为老师看到自己不笑就是对自己孩子不喜欢,这是心理问题产生的负面效果。
作为一名教师,把事情做细致,考虑周全,正如武汉大学李荣建教授讲座中说的那样:要细到见面注意一个礼仪??微笑,那一定会得到家长的认可和支持,因为老师和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好。
三、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有“根”国民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曹廷辉教授说:“过去一百多年来,人类强调认知能力的学习教育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现代教育是让孩子具备优良的品德,学习的动机和乐观的人格,”而这些也是一个人成功的根本原因。
但就语文学科来说,除了学习素养还有健全人格,而学习素养除了学科素养之外,还有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健全人格包括道德情感、价值取向、社会交往、健康心理,这都是一个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教育内容。
以前我是“教课文”,后来我是“教语文”,就是抓住语文的本体性内容来教学,现在我是将语文课放在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了无痕迹地实施教学。我的孩子们已经可以自主组队,从几个不同的方向,经过一整年的观察、发现、记录和感悟,最终整理成四万多字的“十二节气研究”,并且印制成册,我们给它取名“光阴”。人类行为学家约翰杜威说:“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希望被赞美。”我看到《光阴》时,是发自内心地对孩子们赞美了又赞美,因为,他们的确值得点赞!
中华传统文化,隐藏着人与自然的息息相通,中国式艺术、中国式哲学的独特意蕴。我相信这样天长地久地细心关注,将建立起孩子与自然之间的深厚情感,这样的建立将融入到孩子们的生命记忆中。
我要求自己,在自己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厚植人文积淀,提升审美情趣,用多种形式,以优秀的传统文化寻根溯源,强调传承,教育孩子们做一个“有根”的中国人。
执着与理想,纯粹于当下,教授们是在教育领域孜孜不倦的耕耘者,是对教育怀有敬畏之心的虔诚者,是充满了教育情怀的智者。高端又接地气的讲座内容让人反复回味,慢慢吸收内化,努力做一名称职的教师,期待着下一次活动的到来……
预备党员转正决议范
时间:2024-04-23 08:0:39预备党员转正决议四篇
时间:2024-04-23 08:0:39最新预备党员转正支部会议
时间:2024-04-23 08:0:57党支部通过预备党员转正决
时间:2024-04-23 08: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