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责任 强担当 促发展 努力让教育成为弋阳县人民的骄傲品牌
弋阳县人民政府县长 陈 敏
近年来,江西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立“责任传导、经费奖补、过程推进、培训提升、舆论引导”机制,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特别是,江西省委组织部与江西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联合建立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机制,构建了“党政同责,责重如山;党政负责,责无旁贷;党政尽责,责有所归”教育发展责任体系,推动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质提速”。弋阳县委政府坚持以督导评价为检验尺,对照看齐、对表聚焦,将发展教育作为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和神圣职责,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工作部署,加强领导,优化保障,提前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目标。
一是坚持“一把手抓一把手”,形成优先抓教育的大格局。弋阳县委县政府坚持将教育工作列为县政府常务会的“一号议题”进行研究,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常务副组长的教育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县四套班子挂点学校机制,为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县政府与各有关单位签订责任书,将督导机构升格为正科级,全面实行述职评议及约谈问责机制,强化责任落实、工作落地,做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千斤重担人人挑、各个单位有指标”。三年来,县委县政府先后研究解决教师绩效工资、教育项目建设程序简化等问题40余个,累计减免教育项目建设规费2000余万元,优先保障全县教育用地指标1300余亩,相当于全县总用地指标的三分之一。
二是坚持“有多少事找多少钱”,毫不犹豫抓教育大投入。弋阳县是革命烈士方志敏的家乡,是一个财政薄弱的老区县,近几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县委县政府始终秉持“为了下一代,勒紧裤腰带”的理念,由过去“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到现在“有多少事找多少钱”,千方百计筹措整合资金,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近三年,全县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累计达20.56亿元,相当于弋阳全县一年半的财政收入的总和,其中,义务教育投入17.89亿,占比87.01%,真正将义务教育作为“重中之重”予以保障。
三是坚持“明天再早也是晚”,只争朝夕抓办学条件大改善。开辟教育项目建设“联批联审”绿色通道,加快教育项目建设进度,近三年,全县累计新改扩建178所学校,新增校园面积909.2亩,新增校舍面积26.1万平方米,增加学位2.8万余个,义务教育学校平均班额由三年前的88人下降至50人。2017年,引进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资源,举办从幼儿到高中的十五年制一贯制学校,让弋阳县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全县新增功能室172间,新增图书70万册,新增计算机3700台。2017年,县财政一次性投入教育信息化资金1.21亿元,实现全县71所农村小学和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四是坚持“以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多措并举抓师资队伍大提升。不断健全教师补充机制,通过招考和引进硕士研究生等方式,累计补充教师615名,进一步优化全县义务教育教师结构。同时,加强教师队伍待遇保障,近三年,全县义务教育教师年人均工资增长2.4倍,仅绩效工资调标县财政每年新增支出1亿元。县政府下定决心,解决多年积累的已评未聘教师330人的职称聘任问题。此外,县财政每年预算外追加360万元设立优秀教师奖励基金,追加100万元用于教师培训,连续三年举办“百名教师楷模”评比活动,获评者每人给予1万元的奖励,大力营造尊师重教氛围,提升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和社会认同感。
五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兼顾抓教育民生大改善。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弋阳县委县政府做到了负责任地办教育、办负责任的教育,大力推进教育公平,不断改善教育民生。在资源投放上,着重向农村、向薄弱学校倾斜,特别是花了2年时间,彻底消除了农村学校“大通铺”“冷水浴”“旱厕”“露天食堂”等问题。同时,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残疾儿童少年、留守儿童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弱势群体给予了更多关爱。特别是我县创新建立了家校合作机制,实现了“以良好的校风影响家风、改变民风”,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这一做法评为全国教育工作改革创新“十佳案例”。
昨天的教育铸就了今天的弋阳,今天的教育决定了明天的弋阳。弋阳县委县政府将深入学习贯彻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知责明责、履职尽责,同时建立对乡镇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机制,督促和激励全县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谋教育用心不敢旁骛、抓教育用力不敢懈怠,加快推动全县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迈进,努力让弋阳的孩子在家门口接受良好的教育,让弋阳教育成为弋阳人民的骄傲!
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呈下
时间:2024-04-24 01:0:25最高法:依法惩治未成年人
时间:2024-04-24 01:0:53最高法:小学生体育课意外
时间:2024-04-24 01:0:30浙江省宁波市“三个一体化
时间:2024-04-24 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