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29日表决通过了关于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召开时间的决定。根据决定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将于2020年5月22日在北京召开。那么今年全国两会有哪些热点提案呢,一起来了解最近几年全国两会关于高中义务教育问题解读,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政策内容以官方发布为准。
两会的召开,是一年里中国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两会时间”现已全面接近尾声,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教育一直是代表委员关注的重要话题。今年的全国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的教育话题到底有哪些,代表委员们提出了哪些意见和建议呢?
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快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抓紧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
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供给
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时指出,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供给,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幼儿园,只要符合安全标准、收费合理、家长放心,政府都要支持。
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谈到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时指出,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今年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安排超1万亿元
今年财力虽然很紧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继续保持在4%以上,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安排超过1万亿元。我们要切实把宝贵的资金用好,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托起明天的希望。
持续抓好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落实
在谈到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时指出,持续抓好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落实。
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
在谈到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时指出,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办好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
全国两会教育相关提案汇总
教育的发展关乎国家的未来,今年又是《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启动之年,教育一定是重要的议题。今年两会上,代表们都提了哪些教育相关的提案?
丁磊
用AI+互联网消除城乡教育鸿沟
“AI+教育”的作用,比如通过智能点阵笔的应用,可减轻当地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翻译笔的推广,能够大幅提升学生自学能力;挖掘语音识别、语音翻译、口语评测等场景,可以科学评估学习成效。网络授课和AI技术的有效结合的智能教育,能够打通教、学、练、测、评各环节。
建议:“要搭建城乡一体化的‘网络数字学校’,导入优质教育资源,加强教师能力水平的培育提升,创新智能教育模式,重视贫困地区学生的素质教育。”此外,建议普及智能设备的儿童模式,减少孩子对智能设备的过度沉迷。
张志勇
设立“人民教育国家”
国家荣誉称号和“国家教师奖”
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发展,我国教育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各级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升。一系列的成就,离不开广大教师长期以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呕心沥血的默默奉献。
建议:设立“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建立国家级教师表彰奖励制度,设立“国家教师奖”,加大教师表彰力度,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社会声望。
马化腾
建“一站式”平台控制未成年人上网时长
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终端的发展,网民“首次触网年龄”明显提前,如何防止孩子沉迷网络游戏也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有报告显示:超七成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网络游戏,近四成学生曾因网络游戏与父母发生过争执。
建议:建立统一平台,对未成年人用户进行有效识别。帮助实现有效控制未成年人在全网范围内的上网时长以及便于监护人更深层次的介入。同时,加快制定符合国情的“适龄提示”制度。加快制定相应判断标准,建立内容风险识别的“适龄提示”制度。此外,建议全面提升包括未成年人、监护人和学校教师等在内的大众网络素养教育水平等。
王宁利
防控近视,“户外”“运动”缺一不可
“一旦变成真性近视就无法逆转。对尚未近视的孩子,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能有效预防近视。”
建议:治疗近视既无“神器”也无“神医”,必须“运动”和“户外”二者兼备,才能起到预防效果。
赵葆秀
关注戏曲进校园
戏曲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独具作用。作为戏曲人,要有坚守、坚持、有毅力把戏曲进校园的这件事儿做好,要抓住文艺的春天。”
建议:由相关部门组织实施让中(初中),小学生(三至六年级)在校期间的几年内走进剧场。
苏士澍
书法课进校园,亟须教师人才的培养
虽然书法课已经走进课堂,但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根本原因还是缺少老师。现在中国书协、中国文联和教育部用五年到七年的时间,将培养7000名书法老师,逐步在解决。另外,我们还需要和教育部门解决好书法教师岗位和编制问题,才能更好地保证书法课更好地在校园开展。
建议:加大培养书法教师,解决好书法教室岗位和编制问题。
谢文敏
家庭教育不仅仅是“家事”
家庭教育没有得到法律确认,在一定程度上处于边缘化位置,缺乏正规的指导、监督和约束,也影响其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相互协作的整体教育功能的发挥。
建议:尽快推进我国家庭教育立法,将家庭教育纳入法制化发展轨道,特别是要明确学校、家庭及社会在家庭教育方面的职责和义务。
朱晓进
重视挽救“问题少年”
别让民间机构野蛮生长
导致工读学校无法为“问题少年”兜底主要原因有:其一、“三自愿”原则使工读学校失去了强制性;其二、工读学校被误读;其三、民间机构野蛮生长。
建议:尽快重视工读学校建设,将其变为挽救“问题少年”的最后防线:一是建立强制转学制度,二是加强工读学生培养,三是加强学校透明程度,四是严管引导民间机构。
丁洁
假期青少年健康教育
我国青少年健康状况令人堪忧。肥胖、视力不佳等人群逐年扩大;一些地方学生艾滋病疫情上升较快;学生不良卫生习惯,包括每日刷牙不到两次等问题凸显。
建议:加强青少年健康教育,改善目前青少年健康教育现状。
张志勇
为教师生活出行设立“绿色通道”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在全社会确立教师优先的思想,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优秀学子从事教师职业,为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建议:建立人民教师生活出行绿色通道制度。一是在全社会倡导教师优先的思想;二是建立交通出行“绿色通道”制度;三是建立教师参观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刘希娅
完善义务教育教师激励机制
提高绩效工资总量
目前教师待遇整体偏低,难以吸引优秀人才从教;教师工资激励性不强,难以激发教师积极性;师德失范惩戒力度不足,师德师风建设有待加强。
建议:建立逐年提高教师工资水平的财政制度,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将教师纳入“车补”政策执行人员范围。同时,将经费保障责任重心上移,省级财政负主要责任,各级政府部门修改教师绩效方案,提高绩效工资总量,确保最优秀的、贡献最大的教师拿到最高的奖励性绩效工资。
倪闵景
加强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指出,持续抓好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落实。地方政府要提高认识,把教育放到优先发展位置。
建议:建立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不断改善中小学教师待遇,并把待遇的落实作为定期督查和问责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财政困难县通过转移支付方式解决,优先保障教师工资发放。
周洪宇
推行教育公务员制
特殊公务员或者是教育公务员制度实际上在国外也不少见,像法国、德国、日本、韩国这些国家的教师就是教育公务员,或者说特殊公务员。为此这些国家还制定了特殊公务员法、教育公务员法。
建议:在国家正式确立公办中小学的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的特殊的法律地位后,应该相应的配套推出特殊公务员制度,或者说推出教育公务员制。
尤立增
用法律手段严惩“学闹”“校闹”
继医生之后,教师也成了高危职业,成了“弱势群体”,教师的合法权益经常受到损害,教师的人身安全经常得不到保障。“学闹”“校闹”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危及教师生命权、人格权。
建议:将保护教师合法权益的法律落实到位。司法机关要保证相关法律的“归位”,加大对相关违法犯罪的惩治力度,是消除“学闹”、防止“伤师”事件发生的关键。
倪建民
建立健全解决民办代课教师问题长效机制
迄今全国还有近半数的省(区、市)依然没有制定当地妥善解决代课教师以及民办教师遗留问题的实施意见,致使不少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一些已经出台的政策也存在补偿标准过低、民办代课教师需要补缴高额养老保险、教龄认定难等问题。
建议:建立健全解决民办代课教师问题的长效机制。坚决制止“有编不补”违规聘用代课教师的现象,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临时聘用教师演变成为新的代课教师。
陈凤珍
明确教育惩戒权,让教师摆脱两难境地
因为教师批评了几句,孩子就跳楼了,教师没有错,还被追究责任,虽然只是个案,但对教师管教孩子的主动性伤害很大。通过立法的方式明确教师的惩戒权,既是对教师正确合理使用惩戒权的法律支持,也是对学生不受教师滥用惩戒权侵害的法律规制,更重要的是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建议:为了使学生少犯错误健康成长,使教师摆脱管与不管的两难境地,使中小学校学生管理进入正常轨道,建议明确教育惩戒权。
陈舒
要赋予老师更多教育孩子的权利
熊孩子的养成,家庭、学校、社会固然都有责任,可第一责任人无疑是家长。但如果家长也“熊”,要想指望孩子变好,学校和老师天经地义的教育权力就绝不能被剥夺。固然,现在不少孩子在家里都是“一把手”,连父母都说不得骂不得,这就更凸显了老师的重要性,老师就更得让孩子明白,普天之下不都是你父母,熊孩子早晚会在社会中吃大亏。教育,本就是传道受业解惑。教书本知识、应付考试那叫解惑,别忘了,它是排在教孩子为人处世的“传道”后面的。
建议:要赋予老师更多教育孩子的权力
俞敏洪
在高校开设家庭教育课程
一方面,我国出现了大量留守儿童家庭、“空心”家庭、单亲家庭;另一方面,在家庭教育领域存在学科建设滞后、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家庭教育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
建议:政府应加强家庭教育学科化建设,推动高校在相关专业开设家庭教育课程,有条件的高校设置家庭教育专业。对家庭教育指导者的从业资质和认证培训设立标准并进行统一管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家庭教育指导队伍。并倡议:设立“家庭教育日”。
苏华
尽快落实职教高考制度
两类教育应对应两类考试应尽快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建立完善“职教高考”制度,增加设置面向中职生的“职教高考”,实施“因材施考”,最后做到“择材录取”,逐步建立起复合型、创新性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制度。
建议:在落实职教高考制度方面,做到因材施考,完善中职毕业生通过“职教高考”升入应用型本科高校和普通高校应用型专业的招生考试办法,完善人才培养的多元化。
黄震
博士研究生补助要和职工工资标准联动
博士研究生如今在城市里属于低收入人群,也是一个贫困阶层。而且对于博士研究生而言,因为学制比较长,所以他们一般毕业的时候,跟同龄人相比,收入更是落下了一大截。
建议:要建立博士研究生助学金补助和城镇职工工资标准的联动机制。
蔡建国
加快立法,规范校园借贷
“校园贷”在帮助大学生创业、助学、理财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也有部分不良网络借贷平台诱导学生陷入“高利贷”陷阱。探其原因,主要在于借贷平台唯利是图放纵学生消费;相关部门缺乏监管机制;大学生群体防范意识薄弱。
建议:加快立法,做到有法可依。对借贷平台的资金监管、资质审核、信息共享、监管主体等做出详尽的规定,以科学立法引导健康发展。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坚决取缔具有欺诈性、不合规的校园贷平台。
吴明
不能把自闭症儿童排斥在普通校园外
据去年12月发布的《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Ⅱ》中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自闭症人数超过1000万,并以每年十几万的速度递增。除少数严重患者外,如能进入普通幼儿园、学校随班学习,并给予个别化、针对性辅导,可有效改善自闭症儿童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能力。
建议:不能把自闭症儿童排斥在普通校园外
俞敏洪
保障适龄残障儿童平等享受义务教育
中西部贫困地区儿童课外阅读目前仍处在较低水平,第一、课外阅读资源整体匮乏。第二,城乡儿童之间存在阅读“鸿沟”。第三,阅读介质和形式单一。第四,阅读普遍缺少家长的陪伴和指导。
建议:各地教育部门和卫生计生部门协同建立“特殊儿童信息系统”,每年通过这个系统进行入学登记和入学核查,通过入学评估确保每个残障儿童得到合理的、匹配其能力基础和教育需求的个别化教育支持计划;在普通学校配备充足的特殊教育师资资源,切实保障残障儿童获得合适的、有质量的义务教育
高晓笛
尽快出台残疾儿童随班就读保障体系
随班就读是融合教育在我国本土化的一个体现,最初旨在提升残疾儿童的入学率,实现教育公平。但目前我国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还是比较薄弱。”她认为主要存在着经费不足,普通班级中的残疾儿童容易受到忽视,老师对残疾儿童及其学习特点缺乏应有的了解等问题。
建议: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完善随班就读工作行政管理和教学支持保障的两线工作机制。同时,可以开展试点,建立随班就读专家支持团队,定期寻访相关学校,对残障学生、教师进行困境了解,帮扶支持,问题改善等。
民进中央
避免教育类广告过度投放
民进中央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教育类广告管理的重视程度。
建议:在广告监督管理部门中,组建专门的教育类广告管理机构,由熟悉教育领域的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在广告发布前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进行审查,严禁任何形式的虚假宣传;应负责引导当地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对教育类广告的投放密度和投放量进行控制,避免出现教育类广告过度投放的现象。
田春艳
残疾儿童监护人支出纳入个税抵扣
很多残疾儿童需要家长全程照顾,有些还得进行康复训练,需要购买一些康复设备,花费高,家庭生活压力大。应参照大病抵扣方法,如果残疾儿童监护人在这方面的支出达到一定金额,就应该享受个税抵扣的政策,尽可能地帮助其减轻负担。
建议:继续完善个税抵扣办法,将残疾儿童监护人的支出纳入抵扣范围。
教育部长“交账”
3曰7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教育界别联组会时说到,代表委员们的发言是一次难得的精神大餐,为该年度的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参加联组会不能只听,还得向委员“交账”,并对两会期间的教育热点问题作出了回应:
整顿违规培训机构,不获全胜绝不收手;
三年内全部解决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问题;
对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零容忍”;
不要妖魔化教师形象;
教育质量是尊重出来的,不尊师重道,绝不会有好的教育质量;
坚决不允许学术不端;
有序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
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在相当长时期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教育应该从家庭教育抓起,并且必须贯穿各个学段、各门课程、各个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