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节日习俗 > 正文

安徽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

更新:2023-09-20 14:50:40 高考升学网

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地方特色。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那么安徽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高考升学网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

安徽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

一、安徽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

安徽春节习俗有吃年夜饭、贴春联、看春晚、给压岁钱、祭祖等习俗。

徽春节过年习俗:合肥市抛头狮

“抛头狮”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现实生活,习俗中形成娱神、娱人为内容,以肥西门歌、舞狮、崇祀活动为载体。其中,狮头与狮身是分开的,舞狮头者上场之前举起狮头套解在自己的上半身,举套之间便有了一个向上抛的动作,故称为“抛头狮”。

正月十五旱船会

每逢正月十五,在合肥城乡还可常见玩旱船活动。旱船的“灯芯”为女性,玩旱船的主角是艄公,随旱船扭来扭去,合着锣鼓节奏,不时地哼唱小调。唱词多望风采柳,即兴发挥,幽默、诙谐,为节日街头最为逗引看灯人的一道风景。

在淮北,正月十五有蒸灯、蒸属的传统习俗。家家用麦、豆掺合的面粉蒸成面灯,按喜好捏成各自喜欢的形状,用火柴杆缠上新棉花插于面灯中间作为灯芯,里面放些豆油或香油点燃。面灯里的油燃尽后,面灯也烤得黄黄的,食来脆香可口。

春节过年习俗:亳州市大班会

大班会是一种罕见的民间舞蹈,它十分精彩奇特,因有剧情发展,又类似折子戏。演员们着戏剧服装,脸画油彩,纷纷登场,闹闹攘攘。大班会虽然形式上具有较浓厚的因果报应、封建迷信色彩,但集中地表达了人们惩恶扬善的心愿。

高跷

高跷也叫"高跷秧歌",是汉族民俗舞蹈的一种形式,艺人们腿绑高跷,动态风趣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舞姿以雄健、惊险为主。

春节过年习俗:宿州市皮影戏

又称"影子戏"、"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制作的皮影人物形象生动逼真,唱腔?入了地方戏曲,演唱声惰并茂,极具艺术感染力,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

?桥马戏

?桥马戏是宿州人的骄傲,虽然是宿州的一大特色,平时也是很难看到的。因为,这众多的马戏团队,平时分散在全国、世界各地演出,只有在春节时,部分马戏团才回乡“汇报演出”,然后一饱眼福,观看到?桥马戏的精彩艺术魔力。

泗州戏

泗州戏是安徽省四大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因唱腔优美迷人又名拉魂腔,流行于安徽淮河两岸,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春节过年习俗:蚌埠市花鼓灯

集舞蹈、灯歌、锣鼓音乐、情节性的双(三)人舞和情绪性集体舞完美结合于一体。花鼓灯男角称“鼓架子”,女角称“兰花”(或“拉花”),演出多在广场举行,以庙会、春会为最盛。根据区域的不同,花鼓灯主要分为三个流派:颍上花鼓灯舞蹈结构严谨,风格古老质朴;凤台花鼓灯着重人物情感刻画,动作细腻优美;蚌埠花鼓灯动作轻捷矫健,潇洒倜傥。

怀远端公腔

怀远端公腔的演唱,大都选择在传统或喜庆节日,一般安排在夜晚,场地选择在十字街口或较大的场院,端公在中间坐唱听众依墙围坐四周。演唱者手持直径三十多厘米的圆形单面鼓,铁圈做框,鼓面蒙以狗皮,鼓柄下端配以铁环,左手握鼓柄,右手执条击鼓,边打边唱。击鼓时有节奏地摇动鼓柄,铁环叮当有声,和谐悦耳。

春节过年习俗:阜阳市狮子灯

太和民间舞蹈狮子灯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狮子灯表演由训狮武士执绣球引狮入场,扮狮人表演狮子窜、跳、滚、扑、站、卧、翻等动作,还跃上大方桌表演站大绠、走梅花桩等惊险情景。同时配合狮子灯烟火,增添了欢快热烈气氛,整场演出惊险有趣,高潮迭起。

颍州肘阁

“肘阁”是颍州区优秀民间舞种之一,系祖籍颍州袁集的一代民舞大师王醒先生在古老民舞“驮歌”基础上改革创新而成。演员在表演过程中要完成“剪刀步”、“跑花场”、“前后翻”、“后空翻”、“自由摆”等技巧与难度并重的动作,这种民舞适宜于在空间较大的大型群众集会上表演,具有艳丽惹眼、造型独特、惊险刺激的轰动效应。

春节过年习俗:淮南市肘阁抬阁

在悠扬的笛声伴奏下,在锣鼓喧天的喜庆之中,演职人员身穿戏服,走在大街小巷,踩着鼓点的节拍,妙趣横生。小演员们脸图油彩,站在阁上,演驿着一个又一个精彩的动作,支撑者踏着秧歌步、剪子股,演驿着一出又一出华夏的精彩和文明,赢得众人驻足观看,喝彩声连连不断。在为群众送上节日的祝福,送上新春的快乐。

安徽春节过年习俗:滁州市走太平

又名“正月十六走太平”,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传承时间最长的健身走活动。每年正月十六这天,城内万人空巷, 四乡八邻、扶老携幼、倾家出动、从清晨到深夜,数十万人到太平桥上走一走…人流如潮、摩肩接踵、甚为壮观,放烟花、燃爆竹、烧香烛、以此祈祷风调雨顺、逢凶化吉、消灾去病、平平安安。

凤阳花鼓戏

因起源于凤阳县长淮卫,故又称“卫调花鼓戏”。花鼓戏伴奏只有锣鼓,没有弦乐,其中的三大件(锣、鼓、钹)必不可少,演奏为4至6人,大多由演员兼任,讲究锣跟人,人跟锣,互为帮衬。

地址:滁州市凤阳县

流星赶月

流星赶月一般在广场表演,是民间灯会的一种。它是以舞《流星赶月》为特征,变化队形为主,赋有一定主题内涵的群舞。“流星球”为花灯表演打场,有时打场前也偶而作零星表演。因其很受百姓欢迎逐步演变为灯会上的固定节目。

花灯拜年

唱花灯、观花灯,大街小巷热热闹闹,看得百姓喜上眉梢。双龙舞、狮子群舞、河蚌戏珠、旱船接亲、丰收锣鼓、骑毛驴。您瞧那栩栩如生的猛龙、动作敏捷的狮子、风度翩翩的公子、幸福待嫁的娇娘,一张张红扑扑的笑脸衬出过年的喜悦,丰富多彩的花灯节目引得大家笑声阵阵。

手狮灯

手狮灯春节期间进村入户,走街串巷,为村民表演。手狮灯表演时,前后有五彩旗引路,后有6只“狮子”和3只红灯笼相遇,阵容庞大,喜庆壮观。手狮灯的表演有抖狮、摇狮、睡狮、盘球、狮子坐肩、狮子理毛、狮子推磨、狮子拜门、逗猴等十余种动作。

春节过年习俗:六安市龙腾舞狮

龙腾舞狮表演队伍身着五彩艳丽的服装,在街区路旁走走停停,向周边商铺和路过围观的群众表演舞狮子、跑旱船、花挑子、大头娃娃、莲香舞等传统民俗文艺。十余米的金龙在队员们的手中上下翻飞,或逶迤,或抖擞,时而蛟龙入海,蜿蜒遨游,翻起千层浪花;时而盘旋仰啸,飞龙在天,卷起祥云万朵……精湛的技艺和飒爽的英姿,更是赚足了现场群众的掌声与喝彩。

春节过年习俗:马鞍山市含山民间彩扎

民间扎彩工艺把地方性代表风格与毗邻地带的扎彩形式相融化,形成具有本地特色、诸多形式竞发的格局,扎彩工艺以扎制龙灯为主,并伴有花船、花灯和杂灯。每逢传统佳节或重大的喜庆活动,群众都自发的或有组织的举办龙、狮、花船、花灯等各种扎彩工艺的展示和玩耍。扎彩工艺不但是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艺术形式,更是民间特色文化的代表品牌。

安徽春节过年习俗:芜湖市

无为鱼灯

人们常称 “鱼灯”是“吉祥灯”、“太平灯”、“幸福灯”。玩“鱼灯”的第一天叫“开灯”,玩“鱼灯”最后一天叫“收灯”。从“开灯”第一天起要摆“供桌”,由全村人负责祭礼,请道士做道场,一直到玩灯结束止。

群龙朝神山

每年正月新春佳节之际,来朝神山大花娘娘庙祭祀的 “龙灯”陆绎不绝,人山人海,场面壮观。当地还有“正月不朝山,龙灯会断腰”的说法。玩龙灯的人依次进庙,给大花娘娘上香、跪拜,许愿。爆竹、烟花齐放,吹起唢呐,敲锣打鼓,龙灯朝大花娘娘再行叩拜,人们在山上尽兴的舞起龙灯,盘旋游玩。

安徽春节过年习俗:宣城市火狮舞

玩狮人在嬉狮时要举火把喷撒火焰,故称“火狮”。“火狮”以篾片扎制,彩纸糊身,狮身内点燃腊烛,通体明亮,表演时由两人撑柄表演。另一人为玩狮人,他手持火把,不时以松香粉向火把喷撒。火焰腾空,“火狮”跃舞,鼓乐铿锵,“火狮”在锣鼓点和唢呐曲牌中表演各种狮舞动作。其场面壮观,颇具艺术品味。当地至今还流传着一首民谣:“想看火狮舞,快到余川和七都(旺川);看了火狮舞,回家做事不辛苦。”

游龙舟、抬五帝、跳旗

这是绩溪民间艺术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以纪念大英雄张巡、许远和南霁云等先烈为题材的大型船会游艺活动。一百四十余人的游艺与竞技队伍,抬着塑立张巡、许远和南霁云神像的神船走村串乡游艺展示民族威风,同时进行以纪念五帝为主题的跳旗比赛(赛旗游艺)显示技艺,活动队伍庞大,活动场面热烈壮观,是绩溪民间艺术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小马灯

小马灯演出的程序分别是:开堂、出堂、进堂。 演出的阵式是:一、前跑阵。有:一字长蛇阵、二角阵至八角阵、双排龙门阵翻梅花阵。二、摆字。在“雨夹雪”的锣鼓、曲牌声中,摆“天、下、太、平”四字。三、运马。分单运马、双运马。四、后跑阵。有:十字八门、跑满天星等等。每场演出一个钟头四十分。

降福会

正月初八出会,全队由梅渚镇定埠民俗文化村出发:前以小马灯一堂开路,随后是锣鼓龙灯、妇女腰鼓队,接着是二十三位战将及土地。队伍长达五华里,沿途四方八邻赶来围观的人群不下四、五万余众。 队伍前巡,沿定埠、桠溪街道及所属村落进行。 当出巡各点演出完毕后,二十三位神?的面具被分供于各村,以便村民数日的礼拜。 家家礼乐,亲朋不断。

安徽春节过年习俗:铜陵市扳龙进城

板龙平时龙头龙尾是放置在公堂屋或祠堂里,而龙身则分别保存在各家各户,到起龙(铜陵人称为“兴龙灯”)时才拿出来拼合。板龙在铜陵乡间比较多,是用一块一块五尺长的条板,上面用竹篾扎起龙的身躯,板与板之间用木榫链接起来,舞动时只能平行,不能上下腾挪。

竹马灯

竹马灯活动是当地民间最为隆重的庆祀活动之一。演出人员脸上都化妆,身穿戏剧服装,头戴头盔,手执马鞭,脚穿朝靴。玩灯时配锣鼓、唢呐等民间乐器,并有专门的打击吹奏乐曲。竹马灯主要特征:是以关公解皇嫂一段故事为基本内容,以各演出人员列成一条长队为阵形,每人配以服装、道具,以集体穿花、跑马等表演手段,形成的一种表演形式。

安徽春节过年习俗:池州市池州傩戏

傩戏源于图腾崇拜意识,它无职业班社和专业艺人,至今仍以宗族为演出单位,以祭祖、驱邪纳福和娱神娱祖娱人为目的,以戴面具为表演特征。 池州傩戏有“傩仪”、“傩舞”和“傩戏”等表现形式。整台“正戏”,饰演既有戏剧情节、表演程式,又有脚色行当和舞台砌末等戏曲特征的“本戏”。每年例行“春祭”和“秋祭”,是靠“口传心授”的方式,宗族师承,世代沿袭。

灯舞(东至花灯舞)

东至花灯流传于东至县的石城、张溪、高山、官港、木塔等乡镇二十多个大姓家族,以家族为演出单位,以请神祭祖、驱邪纳福,祈求太平为目的。 灯会一般从正月初二开始,正月十五结束。有的要到二月初二圆灯,习俗不一。东至花灯保持着古朴、粗犷的原始风貌,是当地农村最重要的一种民俗活动。

芜湖:拜年不过五

芜湖人的春节由“送灶”“除夕”“正旦迎春”“破五接财神”等送旧迎新活动组成。过去芜湖人习惯在年夜饭前,由长辈祭拜天地、祖宗,若是在农村,还会给辛苦一年的耕牛送上一盆“美食”,以示慰劳。

芜湖乡风历来是“拜年不过五”,从大年初一到初五,亲朋好友之间往往登门拜年祝贺,亲友上门,主妇们会泡上茶,摆开食盒,食盒里放着玉带糕、桂圆、酥糖、花生、瓜子等零食。“玉带糕”又叫“一品玉带糕”,寓意升官。桂圆寓意富贵中状元。

池州:锣鼓喧天舞傩戏

池州的街头处处洋溢着傩文化的气息,傩的艺术本身和文化内涵深入人心。在梅街镇姚街村,正月期间,村庄家族祠堂中,锣鼓喧天,鸟铳齐鸣。田间地头劳作一年的农民擦净傩舞面具,邀上宗族师承技艺的同乡,有声有色有模有样表演开来,这种蕴有请神祭祖、驱邪纳福为目的的古老民间文化,一次次焕发出久违的生机。

池州傩戏有“傩仪”“傩舞”“傩戏”等表现形式。舞时大多锣鼓伴奏,节奏明快,这种东方古典雕塑艺术的自然美吸引了不少外地市民慕名而至,这种祈福纳祥的傩戏备受赞誉。

滁州:走太平

“正月十六走太平”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传承时间最长的健身走活动。每年正月十六这天,滁州市的全椒县城内万人空巷, 四乡八邻、扶老携幼、倾家出动、从清晨到深夜,数十万人到太平桥上走一走……人流如潮、摩肩接踵、甚为壮观,烧香烛以祈祷风调雨顺、逢凶化吉、消灾去病、平平安安。

颍上:吃到硬币饺子会吉祥

在皖北颍上,年三十的午饭才是一年中的团圆饭,这顿饭都要在自己家里吃。吃过团圆饭,家人们就开始张罗一年中最重要的活动??包饺子。先是准备饺子馅,饺馅分荤、素两种,年三十的晚上吃荤馅的,年初一一天都要吃素馅的。

据老人们说,年初一家里不能吃荤,所以要准备足够的素馅饺子够一天三顿的。这时候家里主妇们就各显神通了,把素馅饺子包成各式各样,最受欢迎的就是元宝(一种两个饺子皮合起来包的圆形饺子),有的周围还捏上花边,一般元宝的数量和家里的人数一致,就是说家里有几口人,就要包几个元宝,这样就能保证家里每个人的碗里都会盛到一个元宝。其中一个元宝中间会被特别加上一枚洗干净的硬币,据说吃到包了硬币的元宝的人一年里都会财运亨通。

涡阳:初一早晨祭祖先

在皖北涡阳县农村有一个年俗,那就是大年初一一大早到祖先坟前祭祖。年初一早晨吃过饺子之后,先是晚辈挨个给家族里的长辈们拜年,然后,一个家族的男人们便会聚集到一起,到田地祖先坟前进行祭拜。根据当地风俗,祭祖时,女人们是不参加的。祭祖回来的路上,晚辈们便开始在年长者的带领下,挨家挨户给同村里的长辈们拜年。

庐江:吃鸡蛋拿“元宝”

在庐江,鸡蛋被当地百姓冠上“元宝”的美名,家家户户用此来招待客人,祝福前来拜年的宾客新的一年能发大财,交好运。每家每户“拿元宝”的时间从年初一早晨开始,家里人先吃上一个煮鸡蛋,表示新年吉祥之意。随后,去邻居、亲朋好友家拜年,主人在吃饭之前必先端上一盘事先煮好的鸡蛋。一般情况下,主人都去劝客人“拿双元宝”,即吃上两个鸡蛋,一是鸡蛋是“双数”表示更加吉利,另外是拿的“元宝”越多,新的一年里赚的钱会越多。

“元宝”的烹饪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有的家庭选择白水煮,有的家里用茶叶、盐水煮,还有的鸡蛋选择花生仁外面的一层皮作为辅料来煮,颜色特别红润。

歙县:大年初一来碗枣栗汤

在徽州古城歙县有这样一句老话,“清闲初一朝”,说的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可以清闲一点,但是清闲归清闲,大年初一的早晨还有一场“重头戏”。按照古老徽州的习俗,家家户户都要由一家之长主持,带领全家老小点香、燃烛、上供,向祖宗画像行跪拜仪式,邀请列祖列宗与家人们一块过年。现在,这一环节已经慢慢淡化了,但是早起喝上一碗枣栗汤可是不能省略的重头戏,一般人家都要在三十夜烧上一锅,初一早上来上一碗,寓意朝朝顺利,岁岁如意,也有盼望子孙早早得力之意。

砀山:扁食出锅先敬神

砀山过春节大年三十那天最为繁忙。贴春联、贴门神年画,上午要剁好扁食(饺子)馅。中午饭吃扁食,扁食下锅时要敬神,出锅先盛碗敬神,还要以汤浇地祝祷。傍晚要在门口横放下个棍子,叫做拦门棍,据说是为了拦住财气。初一早上吃的扁食,年三十晚上就要包好,然后以扁食皮封住刀口、擀面杖。除夕夜,多为家人聚在一块吃个团圆饭。初一这天谁家的鞭炮响得早,就代表这一年谁家运气好。放鞭炮的同时,开始煮扁食,吃完扁食去拜年,成群结队,络绎不绝。

桐城:初一初二不拜年

桐城过年,大年三十那天中午吃饭要吃挂面,表示日子长长久久,除夕的年夜饭一定少不了鱼,但是却不能吃鱼,寓意是连年有余。正月里请客要上两碗鱼,一碗可以吃,另一碗不可以吃。

桐城人在拜年上有很多讲究。“初一不出门,初二拜新灵,初三拜母舅,初四拜丈人。”初一这天,不准扫地、不倒垃圾、不泼水,说是怕把财气扫掉,而且初一这天只吃两顿,晚上要早早地上床睡觉。桐城人认为,初二不但不是好日子,而且还是个忌日,亦称新灵。就是上一年如果家里有人去世了,第二年正月初二所有亲戚朋友都来拜祭;如果家里上一年没有人去世,亲朋是不能在这一天登门拜年的。

桐城人走亲戚拜年,必须带糕。吃过饭准备回家了,亲戚会备好糕,作为回礼,意思是“高来高去”。

亳州:拜年到正月十五

在亳州,腊月三十是“除夕”。这一天全家团聚,除旧迎新,还要祭祖。春联也在这一天贴。旧社会欠债的人家多,他们认为贴上春联,有了门神把门,讨债的人就不敢来。中午吃团圆饭,晚上要“安神”,在神主和祖先牌位前面摆供、烧香、点蜡,表示敬意。晚辈要给长辈“辞岁”,长辈给孩子们压岁钱,天伦之乐融融。主妇此时都忙着包饺子,把包好的饺子放在锅拍上,人再少也要包上三拍子,意思是“连中三元”,也有包四拍子、五拍子的,意思是“四季如意”“五子登科”。

正月初一最为隆重。人们天不亮就起床了,身着新衣,向祖先牌位、长辈拜年。五更时分下扁食(饺子),也有深更半夜下的,同村人家有的争着早起,说是抢财。有些人家在某一个饺子中包上铜钱(或硬币),谁吃着这个带钱的饺子,谁就最“有福”。

从初二起,就要去亲戚家拜年了。这种拜年十分讲究。拜年都要在上午,下午不兴拜年,对居丧人家也不拜年。拜年一般在正月十五以前结束。

二、安徽城市简介

安徽,简称“皖”,省名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合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合肥。位于中国华东长江三角洲地区,介于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之间,东连江苏,西接河南、湖北,东南接浙江,南邻江西,北靠山东,总面积14.01万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末,安徽省常住人口6113万人。

安徽濒江近海,有八百里的沿江城市群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内拥长江水道,外承沿海地区经济辐射。地势由平原、丘陵、山地构成;地跨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水系。安徽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南北兼容。

安徽省是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全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要冲和国内几大经济板块的对接地带,经济、文化和长江三角洲其他地区有着历史和天然的联系。安徽文化发展源远流长,由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庐州文化四个文化圈组成。

截至2020年7月,安徽省下辖16个省辖市,有9个县级市,50个县,45个市辖区。2021年,安徽省地区生产总值42959.2亿元,比上年增长8.3%,两年平均增长6%。

三、安徽习俗相关文章推荐

(一).安徽省人春节过年习俗大全,老安徽省人春节过年的传统习俗

安徽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

“元宝”放在门槛上开门大发财,“元宝”滚进来,在肥西、六安一带被当地百姓演绎得活灵活现。大年三十晚上十二点后,“守岁”的人们都关上了大门。当地风俗是,关上大门后就不能再开了,即使外面有人敲门也不行,一直到年初一早上,烧上香,燃了烛,再开门放炮。在这段时间内,当地一些好事者将平时用黄土捏成的、与真元宝大小形状一样的假元宝放到大门的门槛上。年初一早上,主人把门打开的一刹那,“元宝”骨碌碌地滚了进来,该...查看更多

(二).安徽省本地春节习俗有哪些,安徽省过年春节的习俗简介

安徽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

安徽省春节过年习俗有哪些春节即将到来,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春节习俗有哪些?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关于春节习俗有来自不同城市不同民族的欢庆方式。下面来看春节习俗大全。安徽省春节过年习俗:祭灶神祭灶,是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查看更多

(三).安徽春节习俗 安徽过春节的习俗

安徽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春节习俗有哪些)

春节是每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同地区也有着过春节习俗的差异。关于安徽人过春节习俗分别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安徽春节习俗,安徽过春节的习俗安徽人过春节详细简介从腊月初八开始准备到正月十五结束,“春节”延续达一月之久。腊八早晨要喝“腊八粥”。这种粥一般用糯米、大米煮成,里面还要放上红枣、栗子、绿豆、花生仁等。有的人家全天吃粥,早餐甜粥,午餐咸粥,晚餐淡粥。寺庙的僧人都讲究...查看更多

(四).安徽春节习俗,安徽春节过年习俗总结大全

安徽春节习俗,安徽春节过年习俗总结大全 安徽春节习俗:一年一度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到来了,全国人民为欢欢喜喜过大年,都开始忙碌起来了,买年货,贴春联、贴门神、贴花、放鞭炮、扫尘、洗浴、祭灶、祭祖、守岁、拜年等各种各样的活动都开始了,而全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相同,以下是360常识网特别为您整理出安徽各地春节习俗,让您了解安徽,走近安徽。  春节的民俗众多,我省南北地区过年...查看更多

最新图文

苏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31

常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03

徐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14

无锡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