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地方特色。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那么苏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习惯??高考升学网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可以从外往里扫。
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
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
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习俗。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
无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渐渐淡漠。
春节期间,江苏地区的旧习俗中还有许多禁忌,诸如年初一不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动菜刀,以免杀身之祸;不吃稀饭,怕出门遇雨;不扫地,怕把财运扫光等等。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有许多不科学的习俗也逐渐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娱乐休闲活动,却一直延续下来。
腊月二十起——打扫卫生、买年货
腊月二十之后,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户,俗称“掸埃尘”。
年关临近,苏州人家会到市场去,抢购各种荤素食品,称为买年货,因为除夕至初五不商店不开业,所以得全部买齐。商店生意都非常火爆,特别是熟食铺,豚蹄鸡鸭卖的都非常火爆。
腊月二十四——送灶上天
旧时苏州应该是腊月二十四日送灶上天的。至于为什么现在苏州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都有人过节,则是由于早年北方移民带来了当地的习俗,久而久之过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的都有了。
就是苏州周边的农家,送灶那天都要做团子来感谢灶王爷,感谢灶王爷一年来的庇护和上天言好事的功德,这谢灶团子都做得非常大,含意寄托于田里的庄稼,团子做得越大,收获越丰盛。吴江盛泽家家做粉团,其馅不一,并有切肉为馅者,除祭灶、自吃之外,还互相赠送。蚊叟在《盛泽食品竹枝词》咏道:“岁腊将残谢灶王,粉团蒸出满笼香。萝卜野菜夹沙馅,羡说他家聂切忙。"
腊月二十五——喝口数粥
送灶的第二天,即腊月廿五,苏州所有人家都要用赤小豆杂米煮粥,以祀神食。祭祀后,阖家长幼人人都得吃一碗,就算是襁褓中小儿和家里的猫猫狗狗,也得象征性地吃一点,就外出没回来的家人,他的那份也得备好,这就叫口数粥。据说吃了口数粥,可以避瘟气,如果杂以豆渣吃了,还可以免罪过。范成大在《口数粥行》咏道:"家家腊月二十五,淅米如珠和豆煮。”可见自南宋起,苏州就有这个习俗了。
除夕之前——送年盘
除夕之前,苏州有送年盘的习俗,据苏州文士顾禄记载,里巷门墙之间,百姓互以猪蹄、青鱼、果品等馈贻,称为馈岁盘,俗呼为送年盘。那几日,仆妪成群,络绎道途,受盘之家,赏赉亦稍稍丰盈。清人潘际云《馈岁》诗曰:"门巷相连意气亲,送将微物亦情真。略如佳节询亲友,聊比盘餐洽比邻。
腊月二十九——小年夜
苏州人把除夕的前一天,也就是腊月二十九叫做“小年夜”。近代以来苏州人小年夜有个新习俗,就是苏州人结婚之后,男方往往要在“小年夜”去女方父母家中,以表一年来对妻子的疼爱和对丈人家的关怀。不过这个规矩因地而异,苏州有些地方有有些地方没有。
除夕——接灶、年夜饭、做年糕、压岁钱、守岁、烧头香
跟北方不同,北方有年初四接灶的风俗,但是苏州风俗,接灶却是在除夕之夜,安灶神马于灶陉之龛,并祭以酒果糕饵,比送灶要简单上许多。
除夕晚上,要举行家宴,称为“合家欢”,鸡鸭鱼肉,无不毕陈。蔬菜必有青菜,叫“长庚菜”;黄豆芽,叫“如意菜”。这一餐中,鱼都不动筷,取“年年有余”之意,置福桔、荔枝一盆称为天赐洪福、吉利。
“人心多好高,谐声制食品。义取年胜年,藉以祈岁稔。”这是一首流传于清末时期的“年糕诗”。做年糕一般都是苏州乡下过年时才做,用七成糯米、三成粳米磨成粉拌匀,再上蒸笼蒸熟后揉成团,切成片即成。它既能食之,又有吉祥之意。
这一晚,长者以朱红绳缀百钱,或以红纸包好钱币给孩童,称为“压岁钱”。按照老规矩,“压岁钱”到手后是不可以马上打开的,要不然怎么叫“压岁钱”呢~
大人围坐畅谈,小孩玩耍嬉笑,称为“守岁”。全家人睡时,放爆竹三声,称为闭门炮仗,即所谓“爆竹一声除旧岁”。
苏州有烧头香的习俗,头炷香源于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在皇宫的做法,最早兴起是在东岳庙,后广泛流传。也有说法称这一习俗起源于宋代,原指寺庙新年的“头炉香”,大年三十约11点至年初一1点之间,在这个时间段烧的第一支或是最后一支均可以算是“头香”。
苏州每年烧头香的人都非常多,除夕夜不提前去排队的话是轮不到的,其中以西园寺的香火最为旺盛。
年初一:开门炮仗、吃小圆子
岁朝,男子开门放爆竹三声,叫作开门炮仗,象征“高升三级”。家家悬挂神轴,点香烛,供粉圆茶食糖果于祖先神位前,长幼依次而拜,称为“拜喜神”。之后,幼辈依次向尊长叩头拜年,尊长率幼辈向左右邻居贺年。
年初一这天,垃圾不动、水不外泼、讲吉利话、不吃粥、泡饭,而是吃小圆子,年糕。这一天大家都会尽量避免干活,因为有做一天劳碌一年的说法。
年初一到十五——年节酒
从年初一起,至十五日上元节止,苏州人家家设宴,你邀我请,互为宾主,吴地俗称为年节酒。因为这并不是为了品味佳肴,而是属于礼数应酬,况且走东家吃西家,要去的地方很多,一般只是稍稍吃几杯,就告辞出门,当然也有尽醉而归的。清朝苏州诗人范来宗《留客》诗曰:"登门即去偶登堂,或是知心或远方。柏酒初开排日饮,辛盘速出隔年藏。老饕餍饫情忘倦,大户流连态怕狂。沿习乡风最真率,五侯鲭逊一锅香。"
年初三——“小年朝”
初三叫“小年朝”。这一天,女婿和寄儿女(干儿子干女儿)上岳家或寄父母(干爹干妈)家拜年。
年初五——接路头神
财神,俗称“路头神”,财神统“财”,人人有关,尤商家开业为财,故他们的庆祝最为起劲,苏州早就是东南繁华的大商邑,商肆随处可见,初五庆祝之特别闹猛也就可想而知的了。正所谓“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清朝吴中才子顾禄总结的非常到位。从初五开始,商家也都恢复营业。
正月十五——上元节
终于到了十五元宵。十五月满,正好合团团圆圆之意,是为大吉大利。此日每家必吃“元宵”,即汤圆,也是取团圆、吉利之义。但元宵之盛还在于“灯”,所以又名“灯节”。是日家家户户、各店各铺悬灯门前,寺庙、园林、广场等公共处所,更是大张灯彩。
苏州,简称“苏”,古称姑苏、平江,是江苏省辖地级市,Ⅰ型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风景旅游城市。截至2021年,苏州全市下辖5个区、代管4个县级市,总面积8657.32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477.6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为1274.83万人。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2718.3亿元。
苏州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江苏省东南部、长三角中部,地处东经119°55′—121°20′,北纬30°47′—32°02′之间,是扬子江城市群重要组成部分,东傍上海,南接浙江嘉兴、湖州,西抱太湖与无锡相邻,北和南通隔长江相望。全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4.8%,海拔4米左右,丘陵占总面积的2.7%。苏州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种植水稻、小麦、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特产有碧螺春茶叶、长江刀鱼、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等。
苏州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近2500年历史,是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人间天堂”的美誉。中国私家园林的代表——苏州古典园林和中国大运河苏州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以前苏州人过年,自有一套传统的过法。过年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腊月廿四要送灶。把灶王爷请到竹马上,用糖果糕饼、糖元宝供奉祭祀,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报平安”,去向玉皇大帝报告我们这户人家一年里的所作所为。 送灶过后,母亲买来鸡、鸭、鱼,自己宰杀。我们这些小孩子喜欢在公鸡身上拔漂亮的羽毛,然后就自己做“绢踢”(毽子),有时也在母亲腌制鱼肉、研磨米粉时做做下手。这时过年的气息开始荡漾开来啦。 腊月廿...查看更多
了解结婚习俗对于外地的朋友非常重要,在苏州结婚的当地人或者是外地人都要了解苏州的结婚习俗,不然到时候闹笑话就不好了,苏州的结婚习俗有很多,小编这就为大家详解。苏州结婚习俗苏州接新娘的习俗苏州是中午接新娘,苏州新娘接回新家的时候是鞋子本来就穿好,自己走到车里的,等到了新家以后,要新郎的妈妈在新娘的腰上绑一个红绳子,再由新郎抱到新家里去。其他习俗讨喜:新...查看更多
苏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31常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03徐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14无锡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