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很好奇各个省份当地的传统文化及传统文化特色。经过悠久的历史,漫长的岁月里,省份不断的发展和继承,有很多丰富的民俗文化互动,进而形成了我们熟悉的当地文化特色。小编整理了一下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黎族打柴舞
打柴舞是黎族民间最具代表性的舞种,黎语称转刹、太刹。它起源于古崖州地区(今海南省三亚市)黎族的丧葬习俗。打柴舞是黎族最古老、最受欢迎的舞种之一。黎语转刹,起源于古崖州黎族丧葬活动,系黎族古代人在死时用于护尸、赶走野兽、压惊及祭祖的一种丧葬舞。黎族民间传说,建茅屋时,竹竿不断从屋顶滑下,人们为避免打脚碰头刺脸,便不断地跳呀跃啊。这情形颇具趣味,就逐渐模仿和改进,便形成了跳柴舞。
崖州民歌
崖州民歌是海南民歌的古老歌种之一。由三亚市落笔洞古人类遗址考古成果可知,一万年前已有“三亚人”在这里生息。宋太祖开宝五年(972)置崖州,州治设于今三亚市之崖城镇,领宁远、吉阳两县(今三亚、黄流一带)。产生、流传在这一带的民歌统称崖州民歌。崖州民歌有明显的佛教“斋歌”和唐诗格式影响的痕迹。唐代佛教传入海南,最早在今三亚市崖城镇(即古崖州)建有大云寺,崖州民歌的嗟叹调就出自“斋歌”。
海南岛服
海南岛服可说是极具创意的“海南特产”。岛服以鲜红、明黄、宝蓝、翠绿、橘红各为主色,然后取一两样主色配以雪白色,绚丽又极有风情,热闹却也不过分。海南岛服样式简洁、质朴,上衣为短袖衫,下裳是宽松七分裤,色彩艳丽缤纷,图案争奇斗研。图案以热带植物与海洋生物为蓝本,进行了各种或抽象或具象的变形,散发着热情似火与清凉宜人相互交织的奇妙气息。游客远道而来,脱下西装革履,换上海岛休闲服,顿感轻松。
洗龙水
洗龙水,是海南最有地方特色的端午节习俗。端午节这天,所有人家都会像过年时一样在祖屋摆上香案祭祖,而洗龙水,相比于吃粽子、赛龙舟,更显重要,是海南本土民众所必须进行的神圣“仪式”,人们可以不吃粽子,不赛龙舟,洗龙水却是一定要进行的。一般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海南四面环海,老百姓们对屈原投江寄予了美好的愿望,认为屈原投江后变成了龙神,在端午节这一天会出来活动,这天所有的水也就变成龙水。
● 黎 族
海南岛最早的居民。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赛人”、“杞人”、“润人”、“美孚人”,按其语言分为5个方言分支,即加茂方言、杞方言、佬方言、本地方言和美孚方言,按其服饰可分为“长桶黎”、“短桶黎”、“多文黎”、“少文黎”。黎族常用歌谣,乐器和舞蹈表达喜、怒、哀、乐。自削竹管乐器-?o咧,音色透亮粗犷、清脆悦耳,是少有的民族乐器。
黎族歌舞更为奇绝,传统舞蹈有“打鹿舞”、“钱铃双刀舞”、“舂米舞”等,都富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较深的艺术功底。黎族的传统节日是“三月三”。
● 苗 族
三亚苗族,具有自己独特的服饰、歌舞、节庆及婚丧娶嫁习俗。苗族有很多富有传奇性的节庆日,其中颇见妙趣的是“姐妹节”,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到十八日,苗家姑娘吃完姐妹饭后,身穿民族服装欢天喜地前往游方(男女青年自由恋爱的代名词),游方唱山歌,吹芦笙,跳芦笙舞。此时不仅本族青年可以与一向倾慕的对象畅抒爱情,就是素不相识的异族青年也可以毫无拘束地攀谈对歌,族人不得加以干涉。
● 回 族
三亚市回族主要居住在羊栏镇的回辉村和回新村,他们多才多艺,尤其善经商。三亚的回民是以波斯、阿拉伯人为主体,部分是来自祖国内地回族后裔,三亚的回民语言不同于其他任何一种,方言也不同于海南话,而与沙特阿拉伯语音颇相似,我国语言学家把它定为回辉话。回族的主要宗教节日为“开斋节”、“古尔邦节”。
三亚的回民信奉伊斯兰教,依从《古兰经》每日5次向真主祈祷,每周五集中在清真寺做“主麻日”,讲《古兰经》,传授圣 训。
由于教律森严,回族仍然保持着其祖先诸多传统,他们不仅是海南省伊斯兰文化的唯一代表,而且有重要的人文景观,其古迹有《正堂禁碑》、梅山古墓群、海棠湾古墓群和清真寺等。
苏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31常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03徐州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14无锡过年有什么风俗传统活
时间:2024-03-02 0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