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江苏高考作文题目都会成为语文卷的焦点话题,高考作文在整个卷面分占比非常大,重要性当然不言而喻,那么我们在平时做高考作文材料收集的时候需要做哪些准备呢、高考作文如何审题呢?本文高考升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0年江苏高考作文比较热门的素材、以及2020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预测相关知识。
乐见抗疫群英成新“网红”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越是危难之时,越需要楷模与英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这场硬战让人们意识到,偶像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需要的地方。
此次战“疫”中,不少科学家广受赞誉,甚至成为年轻人的偶像。首屈一指的是84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从在火车餐车研究疫情到明确宣布“人传人”,再到及时发布最新研究成果,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被称为“国士”;人们日渐熟悉的“邻家奶奶”——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一边研究病毒,一边科普防疫知识;还有《战狼》女医生原型、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大年初一就带着迎战“非典”和“埃博拉”的经验赶赴武汉……
还有更多我们可能连名字都不知道的科研工作者,第一时间分离病毒毒种信息及其电镜照片,潜心研究各种可能对救治病患管用的方案,以自己的专业知识为防控疫情做贡献。
疫情暴发以来,医务工作者给了我们很多感动。张继先,经历“非典”战斗的老将、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被称为“疫情上报第一人”;张定宇,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向全院职工隐瞒身患“渐冻症”的事实,始终坚守在急难险重岗位;张忠德,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连续奋战10多天,瘦到脱型仍坚守岗位……
与这些“明星”同行的,还有数以万计的普通医务工作。病毒肆虐,他们从各地前赴后继赶来,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留下了一个个难忘瞬间:有的医护人员因为长时间佩戴口罩,脸上被勒出血印;有的为节省防护服,穿着尿不湿连续工作12小时……他们的付出,大家都看在眼里,有人给医生寄送物资时收件人写“白衣天使”,有人支援帮着照顾他们的家属,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医护人员的尊敬与感恩。
此外,还有很多基层干部者,也成了“网红”。他们承受了方方面面的巨大压力,但他们牢牢把自己钉在岗位上,将个人能量发挥到极限,为全国人民筑起一道“防护网”。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却检验出了众多从业者的成色,也锤炼着这个时代的偶像观。人们更加崇拜抗疫一线的奉献者,并用一个个务实的善举加以呼应。
我们乐于看到一些新变化,也希望社会各界能进一步引导年轻人向抗疫中涌现出的“新偶像”学习,树立崇尚实干兴邦、乐于奉献的新偶像观。
女性逆行,尊重比赞美更重要
来源:人民网
甘肃护士含泪被剃光头的图片,众说纷纭。且不论具体是非,这确实提醒了人们——在呈现女性逆行的时候,尊重比赞美更重要。
国有疾,民有痛,此时此刻,中国女性身为国之栋梁,扛起的何止是半边天?集中探讨“她们”的话题,不是矫情,不是玻璃心,而是必要的尊重,更是在推动树立现代文明意识应当具有的健康性别观念。
“我将首先考虑病人的健康和幸福,我将保持对人类生命的最大尊重”,女性医护人员,珍爱自己至高无上的职业尊严,所以她们逆行,她们义无反顾;同时,她们也珍视自己的性别尊严,不容轻慢,不容猎奇。
不能不说,一些媒体的呈现视角,着实值得商榷。
比如,武汉金银潭医院重症监护室一位护士接受媒体采访,谈及自己处于生理期的透支状态,结果再播出时,“生理期”三字不见了。这让人费解。
生理期羞耻——这原是落后封建余孽的一部分,不是早该被扬弃么?居然在当今中国还让媒体无法宣诸于口?进而,当一些志愿者为女性医护工作者征集经期安全裤时,又遭到不少网喷的嘲讽、鄙视甚至羞辱。幸而,依然有身在一线的她们,勇敢地站出来说:我需要!依然有更多的同性或异性网友,挺身而出为她们合理而有尊严的需求,奉上温暖,募捐驰援,更把一场网络募捐,变成了一场科学理性的性别文明讨论。
是的,当我们可以坦然公开讨论一线女性生理期需求时,这个社会才是正常的、安全的、温暖的。
说,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逆行的女性,她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样需要“第一位”呵护。
然而,有记者热衷报道怀孕9个月的护士身穿防护服在一线坚持,流产才10天的护士又回到一线工作……鼓励这样的极端行为,考虑过对母婴的伤害、对当事人健康威胁有多大吗?即便是自愿,媒体要做的也应是劝阻而不是颂扬。生命的孕育,很伟大,亦充满风险。感同身受的理解与关怀,才是现代文明的组成部分。风险到来,让孕妇走开,让小生命安全,而不是相反,这才是值得称道的善举。
说回直播女护士含泪被剃光头,至少有欠同理心和同情心。一头秀发,对青春期女孩子意味着什么,份量又有多重,一个成年人真的会懵然无知吗?关于白血病患者化疗中头发尽脱的无奈与痛苦,就真的被淡忘了吗?这样的时刻,除非本人愿意,满眼痛苦的她们,需要的也不是颂扬,而是尊重和回避。
这类报道本身或无恶意,甚至记者内心也可能确实被“感动”——这更说明甚至在知识分子群体中,尊重和爱护女性的意识,也远没有深入人心。
而这,还没有引起主流人群足够的警觉。从前,生子是“弄璋”,生女是“弄瓦”。而今,女大学生找工作加倍艰难,亦众所周知。新闻标题出现“女司机违章变道肇事”的更比比皆是,尽管有数据表明,不管是绝对事故数,还是相对比例,男司机都是交通事故的主力人群。至于公然嘲笑、调戏女性的电视节目,更时时上演……
是否尊重爱护女性,是一个人,也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尺和底线。顶起疫情抗击大半边天的女性,需要整个社会绷紧这根标尺、坚守这条底线。
灾难启示我们:远离陋习,文明生存
来源:光明日报
“四条腿的,除了板凳不吃;水里游的,除了轮船不吃;天上飞的,除了飞机不吃”。这句调侃生动反映了一些人无所不吃、缺乏敬畏的饮食陋习。
就像2003年SARS病毒来自野生动物一样,经调查,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很可能同样源于野味。餐桌上的饮食陋习带来的惨痛代价,再一次敲醒警钟。
找到了病毒“真身”,就看到了有效救治的曙光;挖出了引发疫情的自我因素,也就意味着要刮骨疗伤、痛改前非,从拒食野味开始坚决杜绝各种陋习。
疫情暴发以来,在各界大力倡导下,拒野味、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等全民抗疫要求,在较短时间内迅速转化为人们的行为习惯。但根深蒂固的陋习往往比自然界的病毒更加顽固,在严厉的防控措施下,仍有一些冒失冒险行为不时出现:有人顶风作案,依然售卖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有人拒戴口罩,我行我素干扰防控劝阻;有人为宣泄情绪,朝路上行人、电梯按键乱吐口水;有人自作聪明,失信隐瞒重点疫区活动轨迹,可谓不一而足。
这些不守规、不文明、不诚信的行为,妨碍了疫情防控大局,触犯了相关法律法规,也折射出一些人公德意识缺失、文明素质不高、陈陋积习难改的现状。这充分说明,疫情防控阻击战不仅是一场与新冠肺炎病毒的坚决斗争,也是一场同不文明坏习惯的严肃较量。
好习惯来之不易。不管是战“疫”正酣时,还是烟消云散后,惨痛的教训都要铭记,决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要不遗余力扫除陋习恶习,持之以恒涵养文明习惯,以工程化项目化、精细化精准化、制度化常态化的方式,让好习惯不断固化下来、推广出去,成风景、见风尚。要大力倡导文明就餐,使拒食野味、健康饮食理念入心见行;推行垃圾分类,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崇尚节俭办席,使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力行重信守诺,营造“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诚信文化;倡导文明上网,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共建清朗网络空间。
恩格斯说:“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比平时要多得多。”我们要从历史和当下深刻检视反思,举一反三,变危机为契机,让社会更加文明,让灾难不再重演。
这样的爱心捐款,该不该收
来源:光明日报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各地心存善意的人纷纷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武汉和其他疫情较重地区加油。
然而,媒体报道中,一些高龄老人捐款的事迹却让人感到五味杂陈。比如,湖北武汉93岁的抗战老兵明学纯捐款时说,“只有15000块钱,钱不够,向女儿借5000块钱”;重庆87岁的老人倪素英捐出她攒了30多年的积蓄20万元……疫情之下,每一个人都是命运共同体。对老人的爱心应当肯定,毕竟,在老人的生活经验里,捐赠善款是最直接、最便捷的办法。这种不计个人得失荣辱的善举让人感佩,也可以起到一定的表率作用。但也应看到,这些高龄老人本身收入不高,为了抗击疫情捐出了毕生积蓄。对此,网友也发起了“要不要让老人捐款”的讨论,很多人担心此举会影响老人的生活。
当前,抗疫一线最匮乏的不是资金。国家有充分的资金保障,社会上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也能提供更集中的善款。老人捐款固然能够释放善意,但如果因此影响他的晚年生活,显然有悖于社会道义的彰显。何况,来自老年人相对分散的善款如何合理使用,如何监督善款的流向等问题,也给确保爱心落到实处带来了考验。
对此,一些地方已经明确给出了态度。比如,对老人捐款尽可能劝阻,将已经收到的款项退还给老人及其家属等。据报道,山东省桓台县一名87岁的孤寡老人到村委会捐款,被工作人员劝回,这种人性化的处理方式,并不会影响善意的传播,反而受到了网友的好评。
实际上,“要不要让老人捐款”,牵涉到现代慈善理念的问题。慈善是为悲伤的人或事作贡献,但只有悲情不是慈善,慈善的意义也不是放大悲情。尽力而为、尽己所能是现代慈善的基本特征。每个人能力不同,“能者多劳”才是符合慈善伦理的日常。正因如此,许多知名企业家同时从事着慈善工作。按照人们习惯的说法,“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企业家的财富来自社会,应当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除了积极履行纳税义务等法定责任,慈善也是其社会责任感的具体体现。
当然,这并不是说普通人不必参与慈善。人们参与慈善的方式有很多,捐钱只是其中一种。比如,年轻人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担任防控疫情的志愿者;掌握一定资源、人脉较广的中年人可以发挥组织作用,在社区防控工作中尽己所能,协助专业的社区工作做好人员登记等工作,阻止疫情蔓延。
老年人安享晚年,不仅是社会对他们的美好期许,在老龄化趋势下也是控制社会养老成本的重要途径。在群防群治的抗疫行动中,老人应及时更新观念,主动戴口罩、勤洗手,用实际行动体现科学抗疫。同时,在参与慈善的过程中,他们也要做好沟通,取得家人的信任和支持。
一个文明的社会,老人的善意应被理解也应被妥善处理。分人群、分角色地引导公众参与慈善,企业、名人以捐款或设立慈善基金会的方式参与,有专业技能的人在具体救灾、抗疫行动中发挥突出作用,而作为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老人,就不妨当好家园的守护者。
年份 | 作文题目 |
2019 | 材料作文 |
2018 | 解读语言传递 |
2017 | 车辆与时代变迁 |
2016 | 是彰显个性还是提倡创新? |
2015 | 智慧 |
2014 | 什么是不朽 |
2013 | 关注细微变化 |
2012 | 忧与爱 |
2011 | 人和平庸 |
2010 | 绿色生活 |
2009 | 品味时尚 |
2008 | 好奇心 |
2007 | 怀想天空 |
2006 | 人与路 |
2005 | 凤头、猪肚、豹尾 |
2004 | 水的灵动,山的沉稳 |
常州大学转专业政策规定及
时间:2024-07-12 10:0:24南京艺术学院转专业政策规
时间:2024-07-12 10:0:57江苏师范大学转专业政策规
时间:2024-07-12 10:0:41西交利物浦大学转专业政策
时间:2024-07-12 1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