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是一个美好的所在,它让我们想起浪漫、温馨、遥远,想起浪漫的童话。
2016看电影《草房子》观后感(1)
草房子的拍摄简单,人物也没有很突出的,剧情也很平淡,但却让人非常感动,以油麻地小学为场景,向观众展示了友情,爱情,亲情,讴歌了人的坚韧和美好的人性。看点一:友情:杜小康和桑桑;看点二:小孩懵懂的爱情:纸月和桑桑;看点三:尊严:秃鹤;看点四:爱情:白雀和蒋老师;看点四:人性的坚韧:杜小康和桑乔;人生的不可预测性:杜小康,桑桑,白雀。
影片最耀眼的部分是桑乔看到儿子的尿液变清了,那种兴奋,那种难以言表的兴奋,他用双手将尿液捧住又让尿液浇个痛快,儿子的尿是他梦寐以求的甘霖。影片最养眼也是最甜蜜的部分当是蒋老师和白雀姐谈恋爱的部分,白雀姐的颜值很高,朴素,清新,温暖,像烂漫的春天般能一掐出水,而且演技很好,演的很真实可感,仿佛如真人般从电影里呼之欲出。油麻地小学这个再简单不过的场景上演了一幕幕的人间悲喜剧,有命运无情的连串打击,又有枯木逢春的强烈欢欣。影片风格温暖,场景淳朴自然,一去当代电影的功利与造作,一件粗糙而富有灵性的雕塑远胜一堆打磨精细的复制工艺品。
影片还竭力讴歌了人性的美好和不屈精神,虽然屡经磨难未来仍然可能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生难题,就像一条行驶在大海中的小船,但凭借人的一种不屈精神总能挨得漫漫寒冬,迎来鲜花恒流,莺啼燕舞的春天!
最后我想以舒婷的一句诗来结尾“这个世界有沉沦的痛苦,也有苏醒的欢欣”。谢谢大家。
2016看电影《草房子》观后感(2)
我记得在初中某本语文课本里,有一篇文章叫《孤独之旅》。这是我对油麻地的第一印象,杜小康是我接触的属于油麻地里的第一个人。从课本下面的解释中得知,这篇文章节选于《草房子》,作者是曹文轩。而后,我便开始寻找这本书,像杜小康期待他养的鸭什么时候生蛋一样。终于在高三暑假找到了这本书,也许心情不再像当初那么激荡,但是却有一种似是故人来的亲切。而我在之后也看了曹文轩的其它作品,如《细米》、《红瓦黑瓦》和《青铜葵花》等。但是我还不知道他的作品已经早就改编成电影了,直到这之前才听一个语教专业的同学说起,便迫不及待的去看了。
什么是美,什么是爱,什么是尊严。这好像都是曹文轩想跟我们探讨的问题。电影标榜为儿童电影,但是儿童电影不只是给儿童看的吧。
影片有纸月转校到油麻地小学开始,最后到桑桑的病好为结束,中间也历经了很多故事。纸月来了油麻地而后又走了,蒋老师终究没有跟白雀在一起,陆鹤终于在同学们面前找到了尊严,杜小康虽然家道中落了但是依然在努力,桑桑得病了在喝了好多苦药只好也健康起来了。这一个个小故事串联起整部影片,而影片的主人公桑桑也在历经了一件件与他有关,有他参与,或者亲身经历的事情之后,成长起来了。
我不是一个容易被感动的人,尤其在这个浮华的社会,感动有时会被人误解为矫情。最近很多人在热议《桃姐》有多让人感动,也许这个世界真的有点病态了。很多人自己的父母对自己有多么好,却从来没有发现,还一味的抱怨生活有多煎熬。但是却又随波逐流的到电影院去看一部由人演出来的电影,想从中找到流泪的感觉。实话说,我看了《桃姐》,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感动,我以为会是刘德华很尽心的照顾叶德娴饰演的桃姐,而在其中会有一些细节让人感动。但是我错了,貌似影片的主题并非煽情,而是在表现老年人的孤独。许鞍华是一个细腻的导演,也许是女性的特性,她拍的电影有一些温情的地方,又如《天水围的日与夜》,当然这个与《天水围的夜与雾》有着天壤之别。在《草房子》里,却有多处让我流泪的地方:当秃鹤演完戏一个人在河边哭泣的时候;当白雀出嫁后蒋老师在吹笛子时;当桑桑与杜小康在油麻地小学门口对视时;当桑桑得病后父亲在医院与医生争吵时;当最后桑桑坐在屋顶喊大家的名字时,我是彻底的被感动了。
影片没有刻意营造一种美的意境,朴素是影片的基本基调。但是美感却也从中像温老师的药香一样弥漫开来,无论是那一望无际的芦苇,简单简朴的校园,那一直转动如时光的风车。美丽是不需任何修饰就可以让人为之动容的,像日出普光一般,洗涤每一叶被露水和灰尘蒙蔽的花叶。让人不禁怀念那些无忧无虑的童年,有简单的玩具,有朋友,有单纯的情愫。没有所谓明媚的忧伤,没有考不完的试,没有人情冷暖的复杂,没有就业的压力。那里所有的感情都是单纯的,无论是讨厌、喜欢还是敌对,都是暂时的。桑桑会嫉妒杜小康,因为他学习好,家庭条件好,但是桑桑的嫉妒没有演化为对杜小康任何实在的攻击。桑桑为了吸引纸月的注意,唱歌,大热天穿棉袄,因为妹妹讲他坏话而不开心。同学们对陆鹤的嘲笑,陆鹤为维护自己的尊严而采取的报复等等。这些感情都是建立在孩子们天真的世界里的,没有毒蛇的指引,所以不会伤害彼此。
不想对影片做过多的解析,因为没有过多的技术性问题需要解析,也因为有太多感情需要沉思。类似的电影很多,也许看的多了,就会相信世界还是没有想象中那么残酷吧。多想一直生活在童年里,有哆啦A梦,有超人,还有皮卡丘。要是真的没有办法的话,就只好在电影中寻找那简单的快乐了。所以,有时间还是该放下所有事情,好好看一部简单的电影。也许《中央车站》会告诉你信任是什么,《小鞋子》告诉你梦想其实可以很简单,《菊次郎的夏天》会让你发现任何人都会是可爱的。
想温习一下流泪的感觉,想体会一下简单的快乐,不如去看看《草房子》这部电影吧,不必知道导演是谁,不用看演职人员表,你只要看电影就好了,只要看那片油麻地里看不见尽头的芦苇,看那个朴素的校园,看那些可爱的人们。
2016看电影《草房子》观后感(3)
。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富有灵气和生命。影片故事大部分发生于一所乡村小学,百分之八十的戏都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拍摄,校舍又是用竹子搭成的,这很容易变成《黄土地》、《红高梁》、《大红灯笼高高挂》式的讲究造型、色彩浓烈的风格。但《草房子》没有拍出了江南的小巧、细致。
《草房子》的故事大概发生于60年代初,这个时期可说是中国政治运动旺盛的时期。但《草房子》却没有牵扯上政治色彩,片中也没有任何与政治事件有关的情节。它通过一个少年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展现60年代纯朴的风土人情,同时透出一种淡淡的忧愁。从某种角度说有点类似《阳光灿烂的日子》,都是童年的回忆。不同的是《草房子》的主角年纪更小,在他眼中的世界当然更单纯也更美丽??虽然他见到的都是不幸。其实影片反映的只是一种中国人特有的“情”:父子情、朋友情、家庭中的感情、团体间的感情、老师之间的感情。片中也有一段爱情,最后却是以悲剧告终,但他们分手的原因并不是女方父亲的嫌贫爱富(仅是一个方面),也不是主人公的“误事”(也仅是一个偶然),说到底是没有“缘分”,而这一切都不是因为政治的因素。这恰是我最欣赏的。
《草房子》属极少的例外,尽管它被划入“儿童片”,但常见的“儿童片”往往也是说教的代理品,从这一点来说《草房子》是非常难得的。它的故事中几乎看不到丝毫的道德说教。本片中“时间”的概念是停滞的,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带点浪漫,带点伤感,带点温情的故事。全片的主格调应该说是比较哀伤的,每个人都有一段不幸,但其表现过程却又非常凄美,恰似江南的春雨,润物细无声。
学生学习罗阳的事迹和精神
时间:2023-09-16 04:0:39初中生观看小兵张嘎的观后
时间:2023-09-16 22:0:24中学生电影英雄儿女观后感
时间:2023-09-19 23:0:42大学生英雄儿女观后感600字
时间:2023-09-14 18: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