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两会正在召开中,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2018年将“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每一次提升起征点,都会惠及不少人,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上调会给市民带来什么?市民对上调标准又有什么看法呢?
个人所得税,指的是国家对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境内个人的所得和境外个人来源于本国所得而征收的一种所得税,根据财政部统计,2017年个人所得税同比增涨18.6%。
根据个人收入的不同,缴纳税额也不同,收入越高,缴纳的税款越多。今年30岁的邵太驹在武汉从事餐饮行业已经有七、八年了,目前每个月的工资在8500元左右,他每个月要交1000元的税。邵太驹说,扣除个税和各类保险后,剩下能支配的钱并不多。
纵观历次个税起征点调整,将扣除标准与城镇居民住房、教育、医疗等改革结合起来考虑,保证普通群众基本生活水平不受影响,是确定起征点的基本考量之一。1980年,改革开放伊始,个人所得税开征,当时的费用扣除额是800元。但彼时,我国职工月平均工资才64元左右,交税的“真土豪”,主要是在华工作的外国人。1993年,国内公民正式开始交个税,但月薪能达到800元的也不过1%上下,交税仍算得上百里挑一的“权利”。而到了2004年,60%的人月薪达到800元以上,正是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助推了经济高速发展,让个税改革驶入快车道,才有了2005年、2007年、2011年三轮密集的个税调整。大家自然很关心,这一次,个税起征点能提到多少?虽然目前还没有定论,但根据税收法定原则,调整起征点必须进入立法程序,需要科学论证,也会根据征求意见适当调整。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交纳个人所得税的人群将减少。比如2005年个税调整后,当年征税人群减少到26%;2011年,纳税人群降低到7.7%。
起征点的提升,不仅有助于中等收入群体的壮大,更能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