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分制又叫做等级赋分制,按照分数排名的百分比计算成绩,用来统计选考科目的成绩。也就是将学生的卷面总分,按照参加考试人数的排名把一定区域内的学生划分为一个等级,具体的计算方法如下。
按照考生原始分从高到低划定五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A等15%、B等35%、C等35%、D等13%、E等2%,从而将考生的原始分转换成了等级。公式:(该区间高考最高分-原始分)÷(原始分-该区间高考最低分)=(等级赋分区间最高分-x)÷(x-等级赋分区间最低分)。
学考合格才能赋分;而选考的分数,也不代表高考最终得分。赋分的关键在于,要明白你选考的分数在全部考生(同一科目)中的排名。根据这个排名区间确定所在的等级。然后根据等级,赋以对应的分数,计入高考成绩。
现在最新实行新高考的8个省份,均是采用的“3+1+2”模式。这种模式的选科共有12种组合方式,每一种不同的组合方式,都会有不同的专业选择,计算过程也就不一样了,这种计分的方式,也被称为“等级赋分制”。
原始分,也就是传统高考计分,只讲成绩,将考生的卷面分合计就可以了,就是实际的卷面分,学生成绩在那里,考多少分就是多少分,让人一眼就能看明白,所以优点就是直观,只反映学生的卷面得分情况;
赋分制重点在排名,是将所有考生的原始成绩,也就是卷面分进行高低排行,在排行过程中,将考生的各科成绩按照分数划分为不同等级,并“赋予不同的等级分”。可以很明显的表现每个学生在总体水平中所处的位置高低,也就是学生所处等级,并不是考出来的成绩,最终学生能被哪个档次的院校录取,是由考生所在的位次决定。
1、缩小学科难度不同造成的分数差异
高考改成六选三随便组合,总共20种组合方式,选科组合太多,学生之间不方便直接比较。而之前文理分科时,则方便很多。
另外,高校在录取时,学生之间因选科不同不能直接用卷面分比较。
举个例子——高校某专业要求必考科目是物理。现在有两个考生:甲选考科目为物理、化学、历史;乙为物理、历史、地理。
若这次考试地理的难度低,而化学难度高。比较卷面分数的话,选化学的甲可能较低,那就不能保证公平。
而用这几门成绩在所有考生中的百分比来计算分数,能最大抹平了由于学科难度差异带来的不公平现象。
2、缩小试题难度不同的分数差异
同一学科,如果有两次考试,每次的难度也可能不同,这样成绩也不能直接用卷面分数进行比较。
在众多的考生中,无论同一科试卷难度如何,按照成绩的高低梯度都能较好的表示出学生的水平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