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作文再次再次引发了全民大讨论,今年新高考Ⅱ卷高考作文你觉得难度如何,应该如何审题立意,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微纪录片,介绍一组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他们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
有位科学家强调,实现北斗导航系统服务于各行各业,“需要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她致力于科技攻关,还从事科普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有位摄影家认为,“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是民族的,血脉的,永不过时”。他选择了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通过照片增强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有位建筑家主张,要改变“千城一面”的模式,必须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他一直努力建造“再过几代人仍然感觉美好”的建筑作品。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析
题目为材料作文,材料提供了科学家、摄影家、建筑家等三个行业的代表的认识和做法,其共同点在于“他们都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从而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以科学家为例,强调科学要想服务于各行业,需要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所以她选择了致力科研攻关,还从事科普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科学素养。这样科技就会不断的发展,人才不断涌现,科技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人群,这就自然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其它两个实例也是这样一个思维逻辑,即要围绕服务于民生、振兴民族国家的理想去选择自己的行业,在行业进行创新创造,未来可期。由此确定作文立意也就不难,题目要求结合以上材料,可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写文,考生可扣住这一主题,或谈自己的人生选择,谈如何创新发展,从而创造美好未来。这样学生选材作文也比较容易,也彰显了语文学习、写作表达“立德树人”的宗旨。
写作指导
今年的作文依然书写青年和时代的话题,比较适合写议论文。虽然形式上可能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而根据写作主题,作文素材选取,和语言表达上,学生依然有较大的发挥空间,比较容易出现佳作。
材料首先提出建团一百年的时代背景,接着第二段从具体人物切入,要求考生在写作时,可有大的视域,不仅就事论事;还可引导考生挖掘小的切入点,以小见大,层层递进,可有深刻思考。考生在写作的时候,可以从“选择”“创造”“未来”等方面进行创作,同时关注两个问题:一是要将人物和时代紧密联系——建团百年,少年青年责任传承,承担着时代的责任,青年应抓住建团百年的时代契机,牢记使命担当,为祖国的建设积蓄力量。另一方面是将三个主题关键词能建立有机联系,而不各自分立。青年响应时代召唤,确定职业选择,更要将个人融入到时代发展中,矢志创新,这样会更好地建设祖国的未来。
因此,也可从选择是青年面向未来的方向,创造是青年实现未来的途径和方法。这样在环境下去写个人的选择与创造,在个人的选择创造中展现美好未来,各个点也能较好融合。
老师们均认为,今年的高考作文是典型任务驱动式材料作文,既接地气具体可感,又容易引发共鸣,多数考生都有话可说。同时,思辨力强,有自己独特感悟和思考的学生更容易拿高分。
命题体现立德树人鲜明导向
邹燕妮介绍,今年我省的高考作文是在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聚焦语文核心素养的学科语境下,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出的一道题目,是一道典型的任务驱动式作文题。
题目展现了传统文化、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旨在弘扬模范精神、凝聚奋斗力量,并对青年学子进行了生动的职业规划教育,鼓励学生做好人生规划,向先模学习、从先模身上汲取精神力量,重视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还要将自己的职业理想、个人价值融入伟大的建设之中,争做未来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和生力军,体现了立德树人鲜明导向。
2022年高考是“双减”政策发布之后的首次高考。宋献良指出,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也充分释放了服务“双减”改革的鲜明信号。“作文材料以榜样的力量坚定青年理想信念,更加聚焦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考察。”宋献良说,这也提醒教师,要强化德育作用,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良好语文生态环境。
把握题中关键词语关系和内涵
考生们拿到作文题后,应该如何审题立意?老师们也分别给出了他们的看法。
“材料中科学家、摄影家和建筑家的事例,分别印证了作文主题‘选择、创造、未来’。”宋献良说,考生可在材料中梳理作文主题的脉络,在答题时,紧扣“时代”、紧扣“人”,按照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创造什么样的未来的逻辑入手,围绕坚定“四个自信”、贡献青春力量、为国建立功勋等内容,写出内心所想。
邹燕妮表示,今年高考作文题征文的主题是“选择·创造·未来”,从材料中可以读出三个关键词的内涵与关系。“三人的选择虽不同,但都依据他们自身的职业特点和个人的目标而确定,目的都是为了实现自己梦想,让我们的国家、民族和人民以及人民的生活未来更加美好。”邹燕妮说,可见“选择”“创造”“未来”三者应该是有机统一的。“即不同的‘选择’决定着不同的‘创造’方式,但都是为了达到开创美好‘未来’这一目的。”
“时代需要奋发有为之人。青年如何成为奋发有为之人?那就是要做正确选择,激情创造,拥抱未来。”徐永清也认为,考生在写作时应该把“选择”“创造”“未来”三者关联起来,以“选择”为突破口,写“创造”,写“未来”,“以此步步递进,把三者融合到一起,让文章看起来线条更流畅。”
化大为小、体现思辨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