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高校录取时,同一投档单位内的专业都是可以调剂的对象。当考生的分数达到学校的投档分但是没有达到所报考的专业分数时,就会被调剂到招生没有满的其它专业,这是随机的,所以师范类服从调剂有可能会分到非师范类专业。
注意,在不同批次之间不会调剂,比如提前批的免费师范生就不会调剂到一批的师范和非师范专业。
有很多认为进入师范学校读书,毕业后就是成为老师,但是在我国的师范大学里面,还有很多非师范专业。通常来说师范专业的同学会走上教书育人这条道路,而其它非师范专业就不一定会从事教育工作。那么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专业的区别有哪些呢?
1.专业名称不同
要区分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其实很简单,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看专业的名字,如果是师范专业,专业的名字后面会特别标注出“师范”两个小字,比如汉语言文学(师范),英语(师范),小学教育等,诸如此类。
2、课程设置有所差异
在课程设置上,除本专业基础课程外,师范类专业还要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课程论、教学论、走进新课程、普通话等等教育类相关课程,并且在大三大四的时候师范类专业会进行教学实习、试讲、课程设计等。而非师范类专业则没有相应的教育类相关课程。
3、师范类专业参与教师招考更具有优势,
从政策上来讲,师范专业毕业生、非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其他非师范院校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只要考取了教师资格证,就可以参加各类教师岗位招考。但是师范类专业本身基本功更为扎实,受过专业的训练,所以在参加教师招考时更具有先天优势。
1. 再分配专业不一定是坏专业
“转专业会不会很差?”这是很多学生对“服从调整”的质疑。事实上,现在高校的专业很多,相当复杂。许多考生以名正言顺的名义看待自己的特长。很多看起来很冷的专业其实有很好的就业前景。
目前,调整较多的专业有两类:一类是计划量大的专业,另一类是计划量少的专业,这是由考生的心理作用形成的。比如,当有大量的计划时,考生会在心理上产生冲突,觉得这个专业不好。但计划量少,考生担心自己挤不进去,不敢填。
事实上,高校计划多的专业是社会普遍急需的,而计划少的专业可能盘子小,外省的就更少了。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从专业名称来判断“好”和“坏”。
2、服从与协调并行志愿服务
平行志愿的隶属关系仅指“专业是否调整”,不涉及“机构是否调整”。
平行志愿实施以来,高校逐步降低了档案推广比例120%下降到115%~100%但不管多低,一些候选人都会被撤回。因为实行平行志愿后,高校投档考生的分数线被“压平”,而录取考生的分数线往往比较接近,集中在很小的一部分。
考生报考重点院校和热门专业时,这一现象会特别突出,因此高校的专业设置难度较大,很多考生无法如愿,如果不想落选,那么只能靠调整录取。
3. 通过调整提高录取概率
很多学校在实行平行志愿省份录取时向社会公开承诺,只要考生服从专业调整,确保投档。考生在填写是否服从调整时,不妨高瞻远瞩这种有“承诺”的学校。
目前,能够做出这种承诺的学校大多是一所学校,而这两所学校中有少数是“奶牛学校”。同时,这些学校大多已经有了“招生转专业”的政策,进入学校后的第二年就有机会学习你喜欢的专业。
因此,如果你的分数没有绝对优势,最好是填写专业并服从调整,这样会增加你录取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