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报考一时盲,大学上得“不爽”
来自内蒙古的大二学生小陈每年春天都要“哭着上学”,就因为他报了一个“看上去很美”的专业。小陈就读于生态学专业,填报志愿时觉得这个专业能亲近大自然,“很美很浪漫”。但上了大学后他才发现,生态学专业经常要到野外实习,自己严重的花粉过敏症会导致咳嗽,甚至引发哮喘。“每次野外学习或者采集实验样本时总是非常痛苦。”小陈说,报志愿时不了解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现在惨了。
有人形容填报志愿是一门“玄学”,有的考生凭感觉,还有的考生追热门。几年前,小方在报考专科的志愿时,选择了热门的法学专业。然而,今年毕业找工作时处处碰壁,他才知道用人单位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大多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对法学专业专科毕业生有需求的单位寥寥无几。对于盲目追求热门专业的行为,有网友开玩笑说:“追热门专业就像是追校花,成为炮灰的可能性大。”
有些考生认为学习考试是自己的事,填报志愿是父母的事情,做起了“甩手掌柜”,全听父母安排结果填报了不适合的专业。小刘的父母觉得学中医未来很有发展前途,便让他填报了医科大学中医学专业。然而入学后,他发现自己对中医学一点兴趣都没有,最终只能遗憾退学复读。
还有些考生填报志愿时盲目自信,只盯第一志愿,忽视平行志愿。小李是高考中的“高分选手”,只想进入西部某双一流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认为自己分数相较于往年录取分数绰绰有余,平行志愿便随意填写了并不了解的旅游管理专业。结果当年该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录取分数上涨,小李无奈被调剂到旅游管理专业。
二、专业盲从源自“专业不熟”
郝秀娟是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第二中学的心理辅导老师,每年填报志愿时,常有高三学生找她做心理疏导,学生们焦虑紧张的原因主要是对未来缺乏目标与规划,不知道应该如何填报志愿。
“对于高中生,特别是来自非大城市的高中生,大部分孩子对自己的未来是没有很清晰规划的。”郝秀娟说,孩子们之前受到的教育是只需要好好学习,仿佛完成高考就万事大吉,殊不知高考后还面临许多选择,而考生和家长没有足够的信息支撑他们完成精准的志愿选择。
学啥的?好毕业吗?好找工作吗?高考志愿填报前的“灵魂三问”,反映出考生和家长对大学专业的陌生,而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志愿填报不满意的一个主要原因。
多名长期关注高考志愿填报工作的大学辅导员发现,部分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往往只看专业名称,不去了解专业的学习内容是否喜欢或者适合自己。此外,同一个专业在不同院校的培养方向也可能存在不同,比如同样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不同的工业大学里有不同的专业侧重。填报志愿是在短时间内做选择,很容易受到片面信息的影响,如果没有深入了解专业课程,可能会走错了方向。
有些考生缺乏职业规划,没有从长远考虑专业选择,只是图热门、图新鲜,等到入学后或毕业时才发现,所学专业和未来发展并不能衔接。
还有些家长过度干预,强迫孩子选择他们认为好的专业。郝秀娟说,如果家长充分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特长,也充分了解专业和职业的发展,可以为孩子专业填报提供参考,但不能强迫孩子选择,否则会使孩子失去目标感。
三、志愿填报要早下手
志愿填报不是高考后才开始思考的事,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前置到高中阶段。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教师李艳娟认为,高中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课能增进学生对自身性格和兴趣的了解,帮助学生明确人生规划和目标。
在职业生涯规划课上,李艳娟会组织学生完成职业兴趣测试、性格类型测试等内容,还会对部分大学以及专业进行介绍。“这样有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帮助学生找到明确的兴趣点和想要学习的专业,为顺利填报高考志愿奠定基础。”
为弥补信息不对称,各院校要充分发布专业报考信息,考生和家长也需通过正规渠道加大收集报考信息,同时谨防以报名辅导、招生顾问为幌子的诈骗行为。
负责大学招生工作的老师建议,考生可以登录目标院校的官网等收集专业信息,还可以通过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了解不同专业的就业方向和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在填报志愿前,各院校都会适当举行校园开放日、报考讲座等活动,考生可借此机会走进大学,充分了解不同专业的特点和培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