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属于一本大学,该校是新中国为“培养尖端科学技术所需求的高级化工人才”而创建的一所高水平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
省份 | 批次 | 理科 | 文科 | 理科最低位次 | 文科最低位次 |
---|---|---|---|---|---|
北京市 | 一本 | 621 | 611 | 5339 | 1430 |
天津市 | 一本 | 610 | 573 | 4811 | 1276 |
河北省 | 一本 | 617 | 618 | 9996 | 2041 |
山西省 | 一本 | 570 | 569 | 8897 | 2076 |
内蒙古自治区 | 一本 | 568 | 592 | 7549 | 1156 |
辽宁省 | 一本 | 601 | 606 | 9168 | 1846 |
吉林省 | 一本 | 581 | 572 | 7843 | 1537 |
黑龙江省 | 一本 | 591 | 575 | 7371 | 1276 |
江苏省 | 一本 | 371 | 361 | 23755 | 5933 |
安徽省 | 一本 | 598 | 600 | 11012 | 2642 |
福建省 | 一本 | 569 | 583 | 9848 | 2570 |
江西省 | 一本 | 593 | 594 | 9200 | 2203 |
山东省 | 一本 | 604 | 593 | 14572 | 3453 |
河南省 | 一本 | 603 | 590 | 14629 | 3276 |
湖北省 | 一本 | 591 | 583 | 12932 | 3351 |
湖南省 | 一本 | 587 | 605 | 11211 | 2331 |
广东省 | 一本 | 563 | 573 | 22126 | 8003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一本 | 597 | 571 | 8373 | 2381 |
海南省 | 一本 | 686 | - | 2585 | - |
重庆市 | 一本 | 598 | 583 | 10572 | 2935 |
四川省 | 一本 | 633 | 588 | 15217 | 3795 |
贵州省 | 一本 | 569 | 597 | 8766 | 2219 |
云南省 | 一本 | 614 | 606 | 7681 | 2359 |
陕西省 | 一本 | 585 | 587 | 11037 | 2669 |
甘肃省 | 一本 | 553 | 569 | 8325 | 1717 |
青海省 | 一本 | 500 | - | 2656 | -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一本 | 540 | 588 | 2874 | 659 |
北京化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北京化工学院,是新中国为“培养尖端科学技术所需求的高级化工人才”而创建的一所高水平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北京化工大学肩负着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基础性、前瞻性科学研究以及原创性高新技术开发的使命。
北京化工大学经过60年的建设,已经发展成为理科基础坚实,工科实力雄厚,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哲学、医学等学科富有特色的多科性重点大学,形成了从本科生教育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流动站以及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人才培养格局。目前,学校共设有15个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5331人,研究生7055人(其中博士953人),函授、夜大等继续教育学生3350人,学历留学生358人。
学校学科实力稳步增强。化学学科进入ESI 排名的前1‰,材料科学、工程学以及生物学与生物化学3 个学科进入ESI 排名的前1%。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排名并列第三。2017 年我校“绿色化学化工及材料”学科群正式列入一流学科建设之列。学校现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8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涵盖14个二级重点学科),2个北京市交叉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50个本科专业,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4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5个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5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社科类省部级基地;7个博士后流动站。
学校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学校现有教职工25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8人,外籍院士5人,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3人,“”教学名师3人,“973”首席科学家8人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28人(其中在岗29人),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7人,国家“”青年拔尖人才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奖者13人,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5人,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8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9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8人,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获得者4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69人。
学校教学改革成果不断涌现。目前已经拥有2个国家级教学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1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教育部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7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个北京市级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1个北京市级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5 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5 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5 门省部级双语示范课程,37 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 部,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0 部,“十二五”规划教材14 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 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9 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37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47项;国家级教学团队5 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0 个。
学校科研工作发展迅速。承担重大项目、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经费不断创出历史新高,人均科研经费名列全国高校前茅。2001年以来,学校已有27个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拥有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6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国家国防科工局第二批国防科技创新团队,5个国家引智基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是入选国防科工局和教育部“十三五”期间共建高校中仅有的3所“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行业院校之一。一大批科研成果在Nature、Science 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各类科研成果应用于国家尖端科技领域。2018年学校科技经费到款6.24亿元,获专利授权419项,鉴定成果9项。
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加强。学校坚持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引领企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三权”改革。建设有北京软物质科学与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化工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市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和第四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学校的科技产业拥有约30个与教学、科研紧密结合的科技产业实体,依托学校科技和人才优势,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经营宗旨,形成了具有北化特色的高科技产业,在生物化工、日用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已形成系列技术和多种产品。近年来,结合校内优势学科、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和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需求,学校还重点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相继成立先进材料、工业生物技术等5个校地合作地方研究院,在威海、安庆、沧州、嘉兴、济源等地成立了6个技术转移中心,以及200余个校企联合研发机构。
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
时间:2024-07-01 16:0:27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
时间:2024-07-01 16:0:06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么录取
时间:2024-07-01 15:0:34高考填志愿待录取一
时间:2024-07-01 15: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