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后继有人的“人”,可以是党员,可以是干部,也可以是人才,但无论是什么“人”,都应该要有“度”。
一是思想境界要有“一览众山小”的“高度”。思想境界的高度决定人生的纯度。人最大的缺陷就是思想滑坡、道德沦丧、品质败坏,人性可以有缺点,但灵魂万万不能有污点。一个优秀的干部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能力素质,还要有较高的思想境界,也就是要有襟怀坦荡的政治品德、健康文明的社会公德、敬业奉献的职业道德、中华传统的家庭美德。在选人用人上,德比才更重要,有德无才的干部经过锻炼培养后能被重用,无德有才的干部难以走远。有思想境界或思想境界高的干部,在群众眼中口碑和评价也会很好,是值得群众信赖和拥护的,必定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考察干部,往往群众的评价最有说服力。
二是知识储备要有“文采承殊渥”的“厚度”。周恩来同志曾告诫身边工作人员“要活到老,学到老”。党的各级干部通过学习储备知识在任何时候都是十分重要的。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不仅要对自己从事的工作要精通,专业知识要掌握,成为“独挡一面”的行家,而且还要全面发展、综合提高,成为“面面俱到”的能手。如果干部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量,就无法通过“考试”,就不能胜出。常言道,“没有知识的团队是愚蠢的团队,愚蠢的团队是没有成绩的”。知识储备不仅仅是储备,更重要的是知识的运用。考察干部必须对“半罐水响叮当”的干部进行“末位淘汰”,对有知识、高水平、善实践的干部要重用,给他们搭建施展才能、发挥作用的平台。
三是理性思考要有“绵绵思远道”的“深度”。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书本上的东西是别人的,要把它变成自己的,离不开思考;书本上的东西是“死”的,要把它变成“活”的,为我所用,同样离不开思考。党的各级干部,必须具备理性思考的能力,才能驾驭和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一个干部,特别是单位的“一把手”,可以说是单位的“领跑者”,如果面对困难或问题想不出主意和办法,一筹莫展、无计可施,那么一定会失信于群众和部属,整个单位发展建设会受到极大阻碍。有较深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理性思考能力是走向成功的基石,也是考察任用优秀干部的重要标准。
四是工作落实要有“铁杵磨成针”的“力度”。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党的各项事业发展,离不开实干,干部的成长进步,离不开实干。光喊口号不行,关键看行动。工作落实的力度决定工作质量和效果,力度越大,方法越多,措施越具体,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就会越好,成绩就越突出,这样的干部也才能脱颖而出、出人头地。考察干部时,面对面地进行考察,只能占其中一个部分,主要还是要看这个干部工作开展情况和抓工作落实的力度,个人的能力素质只能代表个人优秀,单位建设得好才能更全面反映干部的水平,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五是个人形象要有“精钢不作钩”的“风度”。党员干部形象决定党的形象。反对贪污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清正廉洁也是重要的选人用人原则。党的各级干部,必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务必做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不该伸手的千万别伸手,不该涉足的千万别涉足,不该贪心的千万别贪心,如果把当干部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发财的途径,迟早会成为一个贪官,而掉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断送前程甚至生命。因此,这类干部放在任何岗位上都是不放心的,是党的事业发展建设的“绊脚石”,考察干部应着力考察干部是否清正,对不廉洁的干部要坚决严肃处理,对自律廉洁的干部要委以重任,这样的干部队伍才能清正,政治才能清明。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过去一百年,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十九届六中全会的顺利召开,为广大党员干部接续奋斗赶考之路注入了“强心剂”,党员干部要永葆“三心”,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创造新的时代荣光。
永葆“清廉之心”。纵观那些因贪腐而沦丧道德底线的害群之马,祸患从贪婪之心开始,积弊甚深、贻害无穷,最终身陷囹圄,悔不当初。党员干部要以反例为戒,在心里敲响警钟,严守清正廉洁的底线。党员干部心中应当想着“民”字,而非盯着“利”字,要把为事业发展和人民幸福做了多少贡献作为工作实绩的衡量标准,涵养清风正气。不应贪图享乐以致迷途于道,把心思花在享受和拥有上,不沉浸在享乐主义中无法自拔,不失理性、不染污浊,而是甘于奉献与付出,让奋斗的目标更明确,奋斗的人生更充实,在为民服务的道路上行稳,让初心与情怀致远。
永葆“进取之心”。一个人的潜能就像一座待开发的金矿,蕴藏无穷、价值无比,每个党员干部都有这样一座“潜能金矿”。如何充分激发自身的潜能,为事业发展注入力量?党员干部要有积极进取的心态,注重潜能的开发,不断充电和储能,努力提高自己的学识和专业水平。党员干部在学习上,要有“不满足”的状态,在学习中吸收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新的技能,把基层一线作为施展才华、发光发热的大舞台,坚持边干边学、多干多学,在实践中汲取智慧、丰富经验,成为业务熟练、本领高强的业务骨干,充分激发潜能,开拓更加广阔的事业天地,在浩瀚天地展翅飞翔。
永葆“斗争之心”。想要突围逆境,到达胜利的彼岸,建起通往梦想的桥梁,需要我们积极主动地架桥铺路,把“拦路石”清空,还需要我们发扬自我斗争精神,审视自我、完善自身。许多人虽积极改变自己的外在环境,却不能致力于完善自我,几经周折而处境并未改变。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中,遇到艰难险阻时要勇于斗争,敢于和困难对垒作战,激发战胜难关的胆魄和血性,拿出敢战能胜的劲头。此外,党员干部还要勇于推进自我斗争,敢于正视自身存在的不足,抛弃陈旧观念,破除条条框框,在破旧中立新,在斗争中成为更好的自己,完成工作更有质量和效率,推动自我成长和前进,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
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在新的赶考路上,广大党员干部要高扬“奋斗三帆”,在不懈奋斗中开拓崭新业绩。
持积极态度,扬“奋进之帆”。有好的态度方能保持积极的状态。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人生所有的能力都必须排在态度之后。”党员干部投身斗争的心态、干事创业的状态、为民服务的姿态无不彰显着其态度和作风。在积极态度的带动下,我们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考验和挑战,都能够毅然扛起使命、努力奋斗未来,激发越难越进、不胜不休的争先意识,激发出积极融入工作实践的热情,激发出自身的无限潜能。党员干部要把最重要的精力放在事业上,秉持忠诚之心干事创业,在工作实践中各显其能,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去创造事业、开拓未来,实现事业上的飞跃和个人的成长蜕变。
持坚韧意志,扬“斗争之帆”。意志在党员干部投身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的奋斗过程中不可或缺,意志坚定者,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人生风浪、行进阻碍,都能够百折不挠地勇往直前。与之相反,意志薄弱者,遇到一点打击和挫折便一蹶不振,丧失了继续奋勇前行的信心与决心。征途漫漫,需要意志为我们注入强韧的奋斗力量,保持昂扬奋发、一往无前的进取姿态。意志是我们干事创业的基石,它能够承载能力,也可以为能力续航。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投身实践熔炉去锻造意志,以顽强不屈的意志战胜一切困难,使自己成为工作中勇于面对困难、敢于投身斗争的“钢铁战士”。
持高强本领,扬“行动之帆”。行动是信仰坚定的最好证明,也是对初心使命最生动的诠释。在新的赶路路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前行的方向,在各种诱惑面前能够保持自己的初心不动摇、本色不变色,不迷失自我、丧失信念,能够把智慧和力量用在民生事业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热切追求,孜孜不倦且不遗余力。党员干部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担当。党员干部要强化责任意识,在为民服务和实际工作上履职尽责、乐业奉献,为群众解决问题、办成实事;要在实践中练就干事创业的硬功夫,打造好推进事业的“工具”,事半功倍,聚力聚智,推动问题和矛盾的化解,担当使命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