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部队
长征又称为二万五千里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进行的战略大转移.
长征部队
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
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最早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
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
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红一方面军
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1934年10月初,博古等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领导人决定放弃中央苏区,将中央红军主力及机构向西转移至湖南西部与红二、六军团会合,这一决定未经政治局讨论。10月10日晚,、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红一、三、五、八、九军团及机关直属队共七万五千至八万一千人万人,从瑞金、古城向西转移,由此开始了中央红军历时一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红二十四师和地方部队共1.6万余人则被留下在项英、陈毅等人领导下进行游击战,开始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蒋介石预见到中央红军的意图,在红军前往湘西的必经之路上集结大量兵力组成四道封锁线。10月21日晚,中央红军在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一带突破国民革命军第一道封锁线,25日全部渡过信丰河,携大量辎重沿粤赣、湘粤湘桂边缓慢西行。1934年11月5日至8日,突破了广东城口与湖南汝城之间的第二道封锁线。13日至15日,在郴县、良田、宜章、乐昌之间突破第三道封锁线。25日,中央红军决定从兴安、全州之间西渡湘江。中央红军面对国民革命军全面进攻,于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历时5天,从广西兴安县至全州县间,才渡过湘江,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湘江战役之后,出发时的八万余中央红军仅剩下3万余人。
1934年12月上旬,红一方面军从广西老山界翻越了越城岭。1934年12月14日,占领贵州黎平县,打开通向贵州的门户。12月28日,尚未恢复权力的毛泽东在黎平会议上力主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提议向四川、贵州边界进军,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新苏区。这个计划得到了政治局的批准。1935年1月1日-1月3日,强渡乌江。
1935年1月7日,中央红军攻克遵义,进行休整。在这段时间,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旨在研判今后的军事、政治方针。遵义会议是长征乃至中共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会议否定了博古、李德的提议,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严重危害。会议决定张闻天代替博古总负责政治和党务,军事上则由周恩来为主、毛泽东为辅进行总指挥。不久又成立了“三人团”(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总负责军事。
1935年1月28日-2月9日,中央红军主力部队在贵州土城与国民革命军郭勋祺等部队激战,双方损失惨重,一渡赤水。1935年2月28日,再占遵义城。1935年3月21日,由二郎滩、九溪口、太平渡东渡赤水,史称“四渡赤水”。1935年3月29日-3月31日,南渡乌江。1935年4月25日,进入云南,分三路西进。1935年5月9日,在云南皎平渡渡过金沙江。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先遣队自四川石棉县安顺场强行渡过大渡河。1935年5月29日,占领四川泸定县泸定桥。
1935年6月12日-7月7日,中央红军部队翻越四川夹金山、梦笔山、亚克夏雪山、昌德山、打古山。1935年8月29日-8月31日,全歼堵击红军北上的胡宗南部第四十九师,打开了进军甘南的门户。后与张国焘领导的红四方面军会合。然而,因为张国焘坚决南下而反对中央的“北上路线”,冒险度过大草地的中央红军与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又被迫分裂。1935年9月17日,攻占天险腊子口,进入甘南哈达铺。1935年10月7日,翻越六盘山。1935年10月19日,抵达吴起镇(今陕西吴旗县),红一方面军长征结束。
红四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是工农红军主力之一,由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领导,1931年11月7日成立于鄂豫皖苏区。1932年5月遭受国军围剿,9月突围西行5千里,于12月过大巴山入川北,1933年1月占领通江,建立川陕根据地,这是第一支红军的长征。
1935年3月28日至4月21日,张国焘战略配合红一方面军,发起嘉陵江战役,令红四方面军放弃川陕根据地,强渡嘉陵江,向西挺进,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副总指挥王树声。5月中旬占领了茂县、理番。6月,抵达岷江以西的懋功与红一方面军会师。6月17日,张国焘、陈昌浩反对向东向北发展的川陕甘方针,复电,认为“北川一带地形给养均不利大部队行动”,“敌已有准备”、不宜过岷江东打。提出向西发展,“组织远征军,占领青海、新疆”。不久,张国焘率左路军穿过松潘草地到达阿坝后,拒绝继续北上,南下再过草地,希望能在西康创建根据地,但屡遭挫折,部队损失严重。
1936年7月,张国焘最后同意红四方面军主力向毛儿盖集中,红二军团、红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二、六军团旋即组成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1936年10月22日,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期间嘉陵江战役、土门战役、包座战役、绥崇丹懋战役、天敬雅邛大战役等战役,国民革命军伤亡5万余人。
红二十五军
红二十五军1931年10月成立于鄂豫皖苏区,1934年10月按照指示,红二十五军主力和鄂豫皖省委从河南省罗山县向西转移,进入陕南,11月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此时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参谋长戴季英、政治委员吴焕先、政治部主任郑位三。1935年7月,为策应中央红军,西进甘肃东部,9月到达陕甘苏区,与刘志丹陕北红军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会师会于延安附近,成立第十五军团,共约七千人。在红一、三军团到达陕甘苏区后,与之合编为红一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是长征后期组成的,下辖红二军团、红六军团,军长贺龙。1935年11月19日南下湖南桑植刘家坪开始展开长征,于1936年4月在云南丽江渡过金沙江,翻越玉龙雪山。1936年7月2日到达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1936年7月5日,奉中央军委指示,红二军团、红六军团与红三十二军组成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政治委员关向应。在红四方面军左纵队之后跟进,1936年10月22日在甘肃静宁县将台堡(今属宁夏)与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会师,行程近两万里。
三大主力会师
1936年10月,红军三部队(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长征结束,残存约3万人。
同年年底,红四方面军部分主力(约一半)加上红一方面军红五军团组成“西路军”,约两万人,在虎豹口度过黄河之后,向甘肃河西地区前进,打通对苏联的国际交通线失败,全军仅剩四百余人,在李先念等人的带领下,到达新疆星星峡,被新疆军阀盛世才缴械投降。
西安事变爆发后,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1937年8月25日,北方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红一方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15师,红二方面军为国民革命军第120师,红四方面军为国民革命军第129师。
南方的红军游击部队和南方八省游击队则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全部投入名义上以蒋中正为首的国民政府,中国工农红军番号虽撤销,但实际上八路军与新四军仍为由中国共产党全权控制。
个人对照检查材料(存
时间:2023-09-14 01:0:28精选机关党员个人党
时间:2023-09-16 23:0:06党员个人党性分析材
时间:2023-09-16 15:0:37机关普通党员个人党性分析
时间:2023-09-15 2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