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高考命题大纲,与2018年、北京语文卷相比,在考核目标、考试范围与要求等方面基本没有大的变化,增加了一些细节要求和知识点的考察,所以2020年北京高考语文卷难度系数预测和北京高考语文卷难度相当,不会太大出入,由于今年高考特殊的影响,大概率今年高考语文卷难度会降低。下面是高考升学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北京高考语文做题的注意事项,以及往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的分析。
一、仔细审题,精准作答
就语文题目而言,考生首先要踏踏实实把文本读明白,按要求精准作答。就简答题来说,答什么、怎么答在题干中会有明确的指向,仔细审题、领会题干信息才能精准作答。
比如2018年北京高考古诗鉴赏部分的简答题: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述。作答本题,首先要对“龙吟虎啸”“和缓”有基本认识,再细读诗歌,从中分别找出对应“龙吟虎啸”和“和缓”的词句,便能精准作答。
依据语文阅读和表达的基本思维路径,认真阅读文本,仔细分析题目,精准明白作答,这是参加语文考试的第一要务。
二、作文留足时间,稳中取胜
考生可依据平时模拟养成的习惯,掌握好答题的节奏,每一大题大约用多长时间要心中有数,想不明白的先放一放。要保证作文有一小时的写作时间,这样才能从容地思考,理性地写作。
写作前要细读作文题目,逐字逐句分析,明确题目要求。切不可抓住题目中的只言片语,断章取义,硬套考前准备的素材。如2018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的新青年》,是什么样的,新青年又是什么样的,对新青年有什么样的影响,新青年在又该如何成长……这些问题都是在动笔写作前要思考的。再如2016年北京高考作文题《“老腔”何以令人震撼》,写作重要的是说清楚“老腔”令人震撼的原因。作文的得分取决于作者的思想认识、行文逻辑以及语言表达等,套用考前准备的素材是很难的。
对考场作文来说,观点明确、结构清晰尤其重要,不能把文章写得云山雾罩、稀里糊涂。另外,书写要尽量美观,至少要清晰,避免涂改,不给评卷老师制造阅读障碍。
【总体评价】
这份试题,保持北京卷的既有特色,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同时,稳中求进,有所创新。
一、试卷具有鲜明的价值观导向,富含理想信念、爱国情怀的教育意义,注意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两道作文题,一个要求考生对“文明的韧性”这一深刻命题做出自己的判断和思考,一个结合这一话题丰富,意义深远的年份,要求考生“的色彩”为题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这样的作文,鲜明地体现着核心之价值观的在育人方面的引领作用,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成长与祖国、时代结合起来,强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以城市化和生物多样性的话题为材料;文学类阅读,选取了《北京的“大”与“深”》,凸显北京特色,这两处选文,大处着眼,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成长和自然、社会、国家相互联系起来。
二、重视语文基础,重视语文应用,重视经典阅读,重视思维发展。文言文阅读,更加重视语文基础,在文言文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查方面,创造性地把实词和虚词的考查覆盖在一道题里,选项增加,体现积累与整合的素养导向;11题,要求考生具体说明文言文中作者是如何逐层展开批驳,回归文体特征,突出对思维的考查。今年对《论语》的考查,是从同一语句有不同理解的角度,强调对名著文本的意义解读,突出《论语》中蕴含的儒家思想,渗透着对古人思想的领会与深入理解,要求考生能够面对经典名著有自己的独特体验,同时,也加大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考查,更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默写题,应用性考查由去年的1题增加到2题,且更为开放,这样的题,仅靠单纯的识记、理解还远远不够,必须能结合生活灵活运用,结合生活,表达自己的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展示自己的语文才华,很好的体现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内涵与实践性导向。
三、难度、结构保持稳定,落实减负要求。试卷结构与以往保持一致,题型基本稳定。有一些新的变化,试卷长度降低,字数比去年略有减少,题目数量在去年的基础上再减少1道,体现着“应试减负”,这是对当前转变教学观念,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方向是一致的。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 高级教师 夏宇)
【多文本阅读】
北京语文试卷多重文本阅读考查,与整套试卷考查的指导思想保持一致,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原则,弘扬,试题命制服务选材,具有引导教学的作用。
高考多重文本阅读,选取了一组关于“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的材料,这一话题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学生在阅读过程,了解城市化对生态系统的深刻影响,关注城市化、关注生态,其实就是关注自己生存的环境,从而“树立生态道德意识,对生态文明建设、人与其他生物和谐共处、维护地球家园有所思考”,养成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高考多重文本阅读材料降为两个之后,三则材料的选材形式“卷土重来”,不过学生在这一部分的阅读总量并没有增加;值得关注的是,这一部分题目数量继2018年减少为7道之后又继续减少,减少为6道。在没有增加阅读总量的前提下减少题目数量,无疑又进一步减少了学生的答题负担,题目数量的减少也给学生留下了相对多的思考的空间,这也启示教学要在提升学生阅读质量、提高学生思维品质上多下功夫。
与往年相比,从试题考查题型,仍然是客观题加主观题,6道题目中共有客观题5道,主观题1道。客观选择题考查的主要能力基本稳定,主要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分析能力,需要学生依据题目的要求或者根据一定的阅读目的对文本中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归纳、分析,这是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的基本能力。因此,日常教学要从文本出发,加强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同时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对文本的信息的辨析、评价、感悟能力要有所加强,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
多文本第6题,就是一道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题目,它要求学生根据一定的阅读目的“就城市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来辨别“三则材料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同时要学生借助文章的“观点”来谈谈自己所获得的启发。这一题目需要学生对文中的信息进行比较辨析,并能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结合自身的生活来谈自己的阅读与生活体验,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总之,语文多重文本命题,坚持立德树人的导向,不仅考查语文知识和能力,同时具有价值引领和教学引导作用,通过考试评价,让学生知道“能做什么,下一步怎么做”。
(北京市海淀教师进修学校 特级正高级教师 黄玉慧)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6道试题同样具有“稳中有进”的特色,既保持了测试材料与内容的稳定性、基础性,又在测试形式上展现了一定的创新性。
测试材料体现稳定性、育人性。第一个测试材料与往年一样选择了议论性文本,柳宗元的《非国语》文字平易又富有哲理,对于过度解读自然现象的观点提出批驳,论述层次清晰,蕴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这一测试材料保持了文体的稳定性,对于培育学生独立思考、辨析质疑的理性精神更具有积极的意义。第二个测试材料选择的依然是《论语》经典章节,内容涉及立志修身、正确处理义利关系等话题,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自觉砥砺自我人格、培育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测试内容具有稳定性、基础性。6道试题的考查均指向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第7题考查“特”“抑”等常用词汇,第10题考查“无取乎尔”等常见句式,第11题要求说明“如何逐层展开批驳”,对文本整体思路与观点进行梳理概括,第12题考查“其道”内涵及其中蕴含的思想,6道试题全面覆盖了《考试说明》要求的文言词汇、语句理解、文本内容概括、文化经典作品基本内容及主旨的整体把握等基本考查内容,且依然侧重考查在具体语境中推断与准确辨析文意的能力,既保持稳定,又体现文言文与文化经典作品阅读的基本能力考查。第12题对于“其道”不同解读的考查对学生扎实深入的文本阅读与探究能力也提出了要求,对于一线的名著阅读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测试形式稳定中有创新。第7题将实词与虚词考查融合在一起,且涉及8个词语的理解,并在选项中给出了四个组合。学生答题时不必纠缠于静态的语法知识,只需专注于在具体语境中推断与辨析词义即可。这样的测试形式不但提高了区分度,而且对一线文言文教学不作过于琐碎的语法知识教学同样具有积极导向作用。
(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 南海涛 高级教师)
【古典诗歌阅读】
古诗阅读试题同样保持稳定,但在测试材料、测试内容等方面体现出新的追求。
测试材料选择了宋人陈与义咏墨梅的两首短诗,理解难度不大,诗风清朗明快,涉及传统文化中重要元素梅花与墨梅画独特的审美价值,既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也有助于培育学生良好的审美素养。
测试内容与形式也保持稳定。3道试题涉及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作者情感的体察、表达技巧和意境的赏析等基本考查内容。15题的考查指向两首诗的理解与对比,这样的测试形式在往年试题中也多次出现。在这样的稳定性之外,与测试材料匹配的对审美素养的考查,则表现出今年试题新的追求。第16题诗文默写的四道小题,前两题提供的依然的是简洁而精当的学科认知情境,让学生在答题的同时学习必要的文化常识;后两题则设置了具体的社会生活情境,第(3)题要求学生根据书斋名称提取相关诗句,第(4)题给出更为开放的应用情境,要求学生用古诗文名句表达想法,两道小题对引导学生成长为具有生活情趣和民族文化底蕴的人有积极影响,更体现了命题者强化学生语文应用能力考查的追求。
(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 南海涛 高级教师)
【文学作品阅读】
第四大题的材料选自现代文学研究者赵园的散文,北京的“大”与“深”这一主题与考生的成长环境、生活体验紧密相连,考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感受、认识、发现自己生存的这座城市的文化气象和精神风度,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北京、对在北京生活的人的人生境界的理解。材料引导考生在北京大气、包容、平和、充满活力、与时俱进等品格的滋养下,更加热爱自己生存的这片土地,自觉构建自己的精神故乡;在引导考生深层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内在关联上,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试题的命制同去年相比有继承也有发展。“继承”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坚持北京卷文学作品阅读避免碎片化考查,注重整体把握、综合考查的特点,如第20题考查对北京的“深”的理解;其次是突出学科特色,关注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的考查,如第17、18题;第三是将阅读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体现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如第21题。“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一,进一步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试题的区分度:整个大题减少了一道主观题,增加了一道客观题,既减少了学生书写的时间,又有利于提高整个大题的区分度。二,21题在2018年试题引导学生联系个人体验来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启发学生感悟生活、深入思考,“由表及里的感知方式”的提示语更体现了对考生阅读过程中思维方法的指导,帮助考生结构知识、形成较为深入的认识。
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启示:
1.以文本为载体,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理解民族文化,丰富精神世界,在充盈的家国情感中把握时代脉搏,将个人的成长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
2.文学作品的阅读要坚持立足语言,深入把握作品语言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在多种情境的阅读任务中发展学生审美、思维、文化等核心素养,避免碎片化解读和标签化认识。
3.尊重学生的生活和阅读体验,关注阅读过程中方法的指导和相关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帮助学生不断优化自己的阅读策略,自觉将文本阅读与生活建立联系,从而深化对“小我”与“大我”的认识。
(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高级教师 计静晨)
【微写作】
今年微写作依然保持“三选一”形式,三道题均以《考试说明》所定名著阅读内容为依据,富有创意地命制出来。该题型已是第六次出现在北京高考语文试卷上,在彰显检测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既展现出不断焕发着的创新韧劲,又体现了保持试题连续性的稳定。这让考生既有选择自主权,也利于考生的心理稳定,利于考查学科关键能力,更体现出良好的人文关怀。
第一道题要求考生从《呐喊》中任选一篇作品印象深刻的结尾,带来的启迪?要求复述大致内容,陈述理由。题目的内容有选择性,《呐喊》的任何一篇均可,具有自主开放性;又加以适当的限制,必须是“结尾”,且要求复述大致内容,写出自己的启迪,又具有适度限制性。
第二道题要求考生在《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中选择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写出其“内心强大”的表现。较之第一题,提供了三部作品,选择的空间更大;而不同的考生在选择人物以及挖掘人物“内心”的深度方面,自然千差万别,也就很好地考查出不同考生的能力水准,利于人才的选拔。
第三道题,要求考生从《边城》《红楼梦》中,选则一位“心清如水”的人,然后写一首诗或抒情文字予以赞美。如果说前两个题目侧重对考生理性思考力度的检测,那么这一题则旨在检测考生的感性才情,以及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审美情感的细腻把握与品味。两类能力的考查,相得益彰。
“微写作”,具体而微,是一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写作形式,而又与名著阅读紧密结合,同时兼顾了考生阅读素养的检测与助推。三道试题巧妙设置了真实的阅读与言说的情境,让不同层次的考生都有话可说,既不难为考生,又很好地解决了名著阅读考题向来难以检测考生是否“真读”的问题。从表达方式上看,可记叙,可议论,可抒情,丰富多彩,立足于语文学科特色的彰显,立足于语文学科命题学术品位的坚守,利于人才的有效选拔,具良好的学科教育教学导向作用。这实在是是全国高考命题文化中的一道独特风景,是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命制的一种成功经验,也是对国家学科考试测评教育工作的重要贡献。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管然荣,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大作文】
今年高考的大作文依然考查了北京考生熟悉的两种文体:议论文和记叙文,一个侧重理性,一个侧重感性。适合不同类型的考生,既完成了对考生学科关键能力的有效检测,更让考生经受了一次富有人文关怀的人生历练。
当前宣传工作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兴文化”。兴文化就是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活力,建设文化强国。大作文第①题“文明的韧性”,引导考生深入领悟中华文明“韧”的精神内核,通过对中国历史的回眸、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实需求的思考,激发其领悟中华民族的品格与精神,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题目提示考生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加以多维度联想思考。考生可以联想到“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夸父逐日”等神话,联想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等名言警句,以领悟中华民族一贯崇尚的“韧”的精神;考生还可以调动思想文化积累,体会革命先辈为救国图强,建立新中国百折不回、九死未悔的英雄主义,体会建设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艰苦奋斗、奉献创新的理想追求,从中领悟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韧”之文化根脉。题目要求考生能够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让不同层次的考生能有话可说,激发他们的写作潜力。
大作文第②题“2019的色彩”,要求考生选择一种色彩,用形象去表达对的感受和认识。是有特别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身边也有许多重要的事件发生;也是考生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时刻:众多考生迈入成年,经过高考选拔,即将进入大学,开启新的学习生活。题目引导考生将自身的成长置于国家发展前进的历史进程中,在时代发展的宏大背景下,以一种家国情怀,思考青年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同时,题目要求考生将这种思考赋予一种色彩:可以是代表收获与辉煌的金黄色,可以是代表热烈与激情的鲜红色,可以是代表希望与繁荣的绿色,可以是代表高尚与宏远的蓝色……考生可以讲述故事,也可以写抒情散文,给形象思维能力强、文学表达水平高的考生预留了足够的展示空间。
两道作文题对日常写作训练的价值导向清晰明确。北京高考试题这种强势的特殊“媒介”,有力地启示我们,这些作文题又都与考生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息息相关;语文教学必须要关注社会现实,决不能躲进远离生活的“象牙塔”里。我们首先可以从中得到一种基于“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积极展现出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培育学生关注社会现实的人文情怀。北京卷在作文“二选一”“微写作”这种形式的写作命制尝试,都走在了全国各类选拔性命题的前沿,既“开风气”又“为师”,又有筚路蓝缕之效。
以下是2020年北京高考难度的一些相关文章,考生和家长可以查看以下的一些文章了解今年北京高考难度,提前为高考分数线预测做准备,另外高考考生和家长可以去聚志愿网站查询每个大学历年录取分数线和录取最低位次。
今年北京高考难度系数大吗,2020年北京高考难度怎么样难不难
2020年北京高考分数线预测,2020北京高考难度系数预测难不难
今年北京高考英语卷难不难,2019北京高考英语卷难度系数点评分析
今年北京高考理综卷难不难,2019北京高考理综卷难度系数点评分析
北京印刷学院转专业政策规
时间:2024-07-12 11:0:08北京印刷学院本科招生网登
时间:2024-07-12 10:0:36北京物资学院转专业政策规
时间:2024-07-11 11:0:21北京物资学院本科招生网登
时间:2024-07-11 10:0:07